國際中心/陳慈鈴報導
中日外交關係變化,受到國際受矚目。(示意圖/pexels)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於國會答詢時對「台灣有事」表態,力挺台灣,旋即被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嗆聲斬首,此舉讓中日外交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影響。稍早, 《共同社》最新消息指出,中國已向日本政府通報「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薛劍先前發文嗆聲高市早苗:「那種骯髒的頭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雖然如今貼文已經刪除,仍對中日外交關係造成嚴重影響。中國先是採取一連串報復措施,不僅發布旅遊警示,呼籲公民暫時勿前往日本,還於17日起連續3天在黃海中部實施實彈射擊,及18日至25日,一連8天在黃海南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等。
日本方面,根據《八重山日報》報導,長期公開表態支持台灣的日本沖繩縣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對高市早苗的說法表示「可以理解」,並強調若台海遭封鎖,包括石垣市與與那國町在內的先島地區勢必首當其衝。他指出,一旦台灣有事導致海上封鎖,周邊島嶼的補給與生活機能將受到重大影響,確實具備「存立危機事態」的要素。再加上高市過去就曾強調「要守護海上生命線(Sea Lane)」,因此此次答辯也反映出在台海危機下維護航路安全的意義。
國際部分,韓媒《朝鮮日報》指出,這起爭端讓中日建交53年以來的關係跌至谷底,並分析原因與「習近平的面子問題」有關。由於習近平10月底才與高市早苗會面,中國之後也宣布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延長日本人赴中短期免簽,被視為主動示好。但高市早苗卻高調談及台灣問題,被看作是在「賞臉後反咬一口」,北京因此必須做出強硬回應。《讀賣新聞》指出,中國判斷高市「絕不可能收回言論」,因此趁機「一次性強力施壓」,阻止日方未來再觸碰台灣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