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禁水產進口沒用!中國1習慣反成把柄 日專家揭「3大反制手段」

國際中心/游舒婷報導

中日關係持續緊繃,中國為了反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提出的「台灣有事」論,祭出停止日本水產進口的手段。不過,有日媒報導這對日本影響有限,因為這幾年日本已經開拓美國、歐盟等新通路,有日媒也分析指出,未來日本能提出的3個反制手段。

中日關係緊繃,日專家提出日本有3大反制手段,圖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圖/翻攝自X平台 @kantei)
中日關係緊繃,日專家提出日本有3大反制手段,圖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圖/翻攝自X平台 @kantei)

面對中國,日本政府是否有反制手段?根據日媒《President Online》,東京佳能國際戰略研究所(CIGS)研究主任山下一仁的分析,日本可以透過3種方式進行反制,而中國在意「面子」和國際評價這點,反讓日本有反制的空間。

日本可採取的反制手段1:向WTO提訴

WTO明確規定不能以政治理由限制特定國家的貿易,因此,中國以「安全性疑慮」為由禁止進口日本水產,表面上是檢疫措施,但背後實際上是政治動機,已超出WTO允許的範圍。雖然目前WTO的上訴審議機構因美國阻擋委員任命而停擺,但日本仍可向第一階段的「小組」(Panel)提出申訴。雖然小組裁決無法進入最終確定程序,但仍能公開指出中國措施違反WTO規範,向國際社會清楚展示中國的「政治性貿易打壓」。

日本可採取的反制手段2: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目前,中國與台灣都已申請加入TPP,但中國在符合TPP高標準上面臨阻礙,日本及其他會員國可以要求中國必須確實遵守WTO規範,否則不得加入TPP。

其中最關鍵的是,中國在國際場合非常重視與台灣的「加入順序」,若TPP以「優先讓台灣加入、推遲中國加入」作為施壓手段,將逼迫中國不得不重新考慮自身的貿易行為,以避免在國際地位上輸給台灣。這種策略雖無法立即見效,但長期來看,可能比WTO更具實質效果。

日本可採取的反制手段3: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中國之所以能以「禁止進口」作為政治武器,是因為許多國家高度依賴中國市場。要削弱這種威脅,日本必須開拓更多海外市場(如東南亞、中東、歐洲)分散水產出口目的地,減少讓中國施壓的機會。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中國崩潰

【#直播中LIVE】鴻海「AI藍圖」再進化!三立iNEWS「獨家開箱」HHTD鴻海科技日!
大數據推薦
鴻海「AI藍圖」再進化!三立iNEWS「獨家開箱」HHTD鴻海科技日!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