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禽流感示意圖,非當事者。(圖/取自彰化縣政府)美國華盛頓日前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型禽流感身亡個案,震驚全球。外界憂心,禽流感病毒人傳人會不會大流行?若出現能在人類間傳播的變異,可能引發比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更嚴重的全球大流行。對此,專家表示H5N5屬於禽源病毒,目前沒有出現人傳人的證據,發生大流行的機會並不高;不過專家也提及,若能從不同感染者身上,分離出高度相似的病毒基因序列等三點證據,才能判定禽流感是否具有人傳人能力。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官員21日證實,一名年長者因感染罕見的H5N5型禽流感病毒株死亡,為全球首例人類感染該型病毒而逝世。據悉,這名人士住在西雅圖西南方約125公里處的格雷斯港郡(Grays Harbor County),在自家後院飼養1群家禽,而這些家禽曾接觸過野鳥。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日發出新聞資訊,邀請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衛所、合聘微生物基因體學程與醫學院教授兼任健康一體中心主任趙黛瑜,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張伯俊,兩位專家說明此次的H5N5是否會發生大流行,又該如何評估人傳人的風險。
趙黛瑜解釋,人類的季節流感或是新型流感病毒都源自於候鳥。上週五(11/21)美國華盛頓州出現的H5N5人類死亡案例,屬於偶發案例,發生大流行的機會不高。此案例應是病毒透過候鳥傳給雞後,再傳給人所致。
她說,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H1N1)以及1968年的香港流感(H3N2),成為目前人類的季節性流感病毒。而在台灣為了區分,就把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案例稱為新型流感。全世界發生禽流感病毒傳染給人的案例最多的,分別是1997年在香港爆發流行的H5N1,以及只出現在中國的H7N9,其餘亞型都屬於沒有人傳人的案例。
趙黛瑜提醒,禽流感病毒正不斷外溢至其他動物,包括食肉性或雜食性野生動物,甚至是海中哺乳類動物,勢必要採取行動避免禽流感大流行。
張伯俊則指出,目前H5N5僅在美國確認到一例人類死亡個案,尚未出現人傳人現象,也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具備引發大流行的能力。H5N5與去年出現的H5N2同屬禽源病毒,無法在人類之間有效傳播,難以造成大規模疫情。他解釋,2009年大流行的H1N1病毒是由禽源、豬源與人源流感病毒重組而成,本身具備感染豬與人的跨宿主能力,加上當時全球人群皆未施打該類型疫苗,因此引發大流行。
張伯俊說明,要判定禽流感是否具有人傳人能力,需要由以下證據研判:
(1) 從不同感染者身上,分離出高度相似的病毒基因序列
(2) 出現家庭群聚、社區或醫院內的傳播鏈
(3) 病毒出現適應哺乳類的關鍵突變,能使病毒更好地適應並在哺乳類體內有效複製
張伯俊最後補充一個關鍵,季節性人類流感病毒即便傳染到禽類,也不會立即轉變成禽流感,需長期、多步驟演化,非一蹴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