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與人造衛星 AutoWeek汽車週刊400期(一)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蔡文馨 (AutoWeek汽車週刊 401期)

圖/AutoWeek汽車週刊

汽車週刊已經突破400期!意思就是AutoWeek創刊至今已有「八年」歷史,從最早期的桌機、筆電網路閱讀方式,推展至蘋果iOS系統以及安卓系統,並且囊括平板電腦與手機平台,堪稱是陸、海、空三軍聯手出擊,「作戰半徑」之廣,在汽車媒體中鶴立雞群。內容方面從單純的圖文排列進化至圖片置換,至今超連結與動態影音全部完備,接下來就是等待高速網路與輕型平板電腦的進化與普及。

從紙本媒體進入數位媒體,這種改變就好像U2、黑鳥等高空偵察機進化到人造衛星的世代一樣,即便黑鳥之最快飛行速度達音速的3.35倍,連飛彈都追不到!從紐約飛到倫敦只要1小時54分56秒(一般客機要7小時),但至今已被無人偵察機取代,比U2更早面臨淘汰的命運。

  如入無人之境



1954年U2超高空偵察機在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一處秘密基地開始生產,研發與製造目的乃是為了偵察蘇聯境內的軍事部屬與行動,但是為了降低美國與蘇聯之間的衝突,所以此一偵察計畫乃是由CIA中央情報局來執行,並非美國空軍所負責,這就是電影「間諜橋」劇情中的一環。然而這只是序曲而非主題,真正重要的是U2可以在70,000英尺(21,336公尺)的高空進行全天候偵察任務,此飛行高度超越當時雷達的能耐,更超過蘇聯高空攔截機的爬升極限,當然,當時的地對空飛彈也奈何不了U2。



因此當蘇聯的米格17戰鬥機飛行員第一次通報有不明飛行物在蘇聯境內2萬公尺以上的高空進行偵測任務時,蘇聯政府高層都不相信有這回事,因為「2萬公尺」對於當時的飛行科技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但U2確實不是一般的飛機,不但具備高展弦比,翼展達30.9公尺。遠比19.1公尺的長度高出許多,近似滑翔機的設定。此外機身大量使用鈦合金材質,並大幅簡化「可以不需要」的結構,甚至連左右起落架也採用「拋棄式」設計以便降低重量,種種怪異設計就是為了讓U2能在超高空持續飛行。



  五百頁的傳奇



台灣的汽車雜誌相當輝煌,長久以來始終是男性休閒類型期刊銷售冠軍。然而台灣的汽車雜誌也相當地「變態」!從90年代開始,台灣汽車市場蓬勃發展,年銷售量可達60萬輛,此時當然是汽車雜誌最輝煌的世代,傳說中的「單月業績200萬」超級業務員就是在此一時期誕生,2000年之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容景!



然而台灣汽車雜誌最變態的部分不只是錢撈得多,篇幅更是驚人,一本汽車月刊可以搞出500頁以上(約30~32台、1台16頁)!比古董筆電還要厚重,當時的主編警告所有小編當心情不好時汽車雜誌絕對不可亂扔,不小心飛出窗外足以砸死倒楣的路人甲!至於銷售量,只要是一線汽車雜誌都有破萬本的實力。然而如此厚重的頁數全部都是汽車相關報導嗎?當然不是,整本書1/3~2/5都是廣告,算算業績一個月將近千萬!不過有圖有字有營養的報導內容還是有300頁之譜,所以汽車雜誌養8位、10位編輯並不算過分。



但話說回來,U2偵察機要維持在2萬公尺以上的高度飛行是一件容易的事嗎?答案是「非常難控制」,U2被戰鬥飛行員評論為「史上最難駕馭」的飛行載具!不但容易受到側風與氣流影響、轉向時也很容易失速,此外在超高空飛行過程中,駕駛員對於飛行速度控制誤差僅有9km/h(5節),寬容度極低,速度太慢會下降、速度太快會失速墜毀,因此在1957年服役後的1年半內就折損9架U2!至2001年為止,美國總共生產約86架的U2,其中40架嚴重損毀或是全毀無法繼續使用,折損率相當高,然而其中只有7架是在執行偵察任務中遭到擊落,其它則是屬於「自爆」!



  高處不勝寒!



當然汽車雜誌要維持「500頁」的規模誠屬不易,要造就200頁的廣告同樣需要8位、10位業務卯起來衝,至於300頁的內文也是編輯群賣肝賣命、沒日沒夜所換來的成果,試想一位編輯平均一個月要創造30~40頁的報導,根本就是犧牲週間夜晚與多數假期才能達成任務,許多汽車雜誌根本就沒有辦法支撐這樣的規模,因此只能當「二軍」!印個百來頁、千餘本博取人情廣告版面,讀者想買還不一定買得到,因為所有便利商店都看不到!基本上這並不算是「媒體」,因為沒有閱讀率的雜誌就沒有「報導」功能,存在意義等同詐騙集團!可惜白白浪費紙張與印刷資源。



然而壓垮「500頁」的最終關鍵,並非汽車雜誌社自暴自棄,而是電子媒體的崛起!憑藉超快的報導速度、豐富的圖文影像、便利的閱讀載具、免費的多元資訊,此時「500頁」已經沒有存在價值,就像是U2飛得再高,也高不過人造衛星!二者是完全不同等級的科技、不同層次的產物。因此電子媒體蓬勃發展之後,「500頁」如同U2退役一樣,至今已經成為老編輯眼中的神話與老讀者口中的傳說!



然而AutoWeek只是要當個人造衛星嗎?那可不!因為人造衛星還是有盲點與限制,AutoWeek必須執行更艱鉅的任務!且看後續分析。

文章出處:AutoWeek汽車週刊

手機App下載閱讀:

IOSAndroid

加入 @setn 好友 #怎能不愛車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