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安眠藥還是睡不著?專家這樣分析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現今社會生活步調緊湊,面對沉重的工作與生活壓力,愈來愈多人飽受失眠的困擾,使用安眠藥的人不在少數。專家叮嚀,安眠藥應在睡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服用後就不要從事其他活動,以免降低睡意;且避免天天服藥;也要注意安眠藥的副作用,對於年長者恐易提高跌倒風險等注意事項。

絕望,孤單,孤獨,職業倦怠,筋疲力盡,疲累,抑鬱症,頭痛(圖/Pixabay)

(圖與新聞內容無關/Pixabay)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說,失眠的定義是指入睡困難、無法維持睡眠狀態、醒了無法再入睡,或是睡醒後感覺沒有睡飽。若一週內有三天出現以上情況,且長達一個月以上,稱為慢性失眠。失眠可能影響記憶、認知、情緒及日常生活表現。研究顯示,長期失眠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症候群、憂鬱症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安眠藥的選擇,應考量安眠藥的特性、失眠症狀類型、使用者年齡和身體狀況。安眠藥依藥效長短可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

張佑如表示,短效安眠藥作用快速、作用時間短,可幫助入睡,適合入睡困難的人使用,優點是較不會影響白天的精神,如使蒂諾斯、戀多眠;中效安眠藥可延長睡眠時間,適合淺眠和容易清醒的人,如悠樂丁、安定文;長效安眠藥藥效時間長,白天容易有嗜睡的副作用,適合嚴重失眠,白天容易焦慮的人使用,如美得眠、樂平。

安眠藥主要經由肝臟代謝,老年人或肝功能不良者建議使用中短效藥品,因其代謝功能減退,若藥物作用時間太長,容易累積在體內,增加副作用發生的風險。常見副作用包括嗜睡、疲倦、頭痛、頭昏、昡暈、步態不穩、視覺模糊、專注力變差、反應變遲鈍、記憶力減退、幻覺、行為失憶、夢遊等。

老年人使用安眠藥容易發生頭昏眼花、反應變慢、肌肉無力、平衡感變差等不良反應,可能會增加跌倒風險。張佑如提醒,服藥後應立即上床就寢,下床時行動宜緩慢,半夜起來如廁時,最好能有家人陪同。

安眠藥應在事情都忙完了,準備要睡覺時才服用。若服藥後又從事其他活動,反而會使精神亢奮,減少睡意。適當的服藥時間為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服藥後應準備上床睡覺,不要再外出,以免發生危險。此外,服藥期間應避免開車或操作危險機械。

長期使用安眠藥,容易有耐受性及依賴性的問題。張佑如建議,患者應依照醫生的指示服藥,切勿自行調整藥量。

張佑如提醒,若有睡眠困擾,應尋求睡眠門診或精神科醫師協助。唯有經過醫師評估和診治,找出失眠的原因,遵循醫囑正確的使用藥物,並且搭配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規律的生活作息,才是解決失眠問題的根本之道。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