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保育類?數量穩定增加 台灣獼猴最快6月降為一般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獼猴在近幾年的保育之下數量穩定增長,但也頻頻傳出「猴害」。農委會林務局近日召開「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專家會議」,根據棲地狀態、數量等各方面進行評估,建議可將台灣獼猴從保育類動物改為一般類,林務局表示,最快今年6月舉行野生動物諮詢委員會後就能確認。

▲獼猴在保育下數量穩定成長。(圖/資料照)

台灣獼猴近年來與人類的衝突不斷增加,不僅闖近學生宿舍,還咬傷民眾、搶奪食物、大鬧捷運站,造成極大的困擾,有的民眾甚至得緊閉門窗,防止獼猴騷擾。2017年也曾發生獼猴向民眾丟石頭,導致天空步道關閉的事件;還有人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遊玩時被獼猴一秒搶走食物。

根據《聯合報》報導,「人猴糾葛」加上台灣族群數量穩定增加,讓獼猴從保育類降為一般類的呼聲再起。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良恭表示,他曾在2000年時對獼猴做過調查,若以一群獼猴有20隻估算,那麼台灣將近有20萬隻獼猴,20年來牠們的棲息地受到保護,再加上捕獵濫殺的情況降低,現在獼猴至少有25萬到30萬隻。

▲獼猴目前至少有25萬到30萬隻。(圖/資料照)

「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專家會議」中有學者依族群分布狀況、成年個體、族群數量、族群趨勢、是否有獵捕壓力等指標判斷,建議台灣獼猴從保育類將為一般類,但最終結果還要送交諮詢委員會討論後才能確定。

林良恭教授研究團隊也指出,母獼猴的生育年齡從原本的5到6歲,提早到3歲,可能因為人類的餵食或是奪取植栽水果,而讓牠們營養變好。調查的過程中,他們也發現,農民的農作物受到損害,也只是摸摸鼻子認栽,即便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可以立即性獵殺獼猴,他們也不喜歡這樣做。

▲獼猴因為人類的餵食營養充足。(示意圖/翻攝自Viral Press)

台灣獼猴若降為一般類,他們仍然受到動物保育法、國家公園、保護區等規範,因此不用擔心會被嚴重獵殺。根據現行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致野生動物死亡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可處50萬元以下罰金。(整理:實習編輯林郁婷)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