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廣場/中國求學原是空?下一代競爭力在這!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林靜宜

繼中國惠台三十一項措施,中國去年十月放寬台灣學生申請中國大學門檻亦發酵,今年台生赴中就學人數爆增引發關注,各界回應不一,認為教育部警覺性不足、欽佩台灣學生更願吃苦、預測有脫台者浪潮、台灣青年用腳投票,亦有抨擊中國統戰鋪天蓋地等。

台灣年輕人效力陸企 疑惑「大陸這麼快,為何台灣還在鬧」圖/翻攝自YouTube北京天安門

▲作者認為透過台灣的教育制度,才能為下一代培養競爭力(圖/翻攝自Google Map)

國際人才流動已為趨勢,隨全球化及技術演進,全球價值鏈重整,經濟景氣復甦有限,各國為維持經濟成長和國家競爭力,無不努力尋求新的成長動能及所需人才,短期內最快速的作法包括技術移民或招收海外留學生,因此,各國紛紛推出招收海外留學生的新措施,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及台灣皆然,中國磁吸台灣人才政策,自二O一四年起接連提出三中一青、一代一線及惠台措施等,亦不斷調整。按教育部統計,台灣高中應屆畢業生赴海外就讀人數雖持續增加,但占應屆畢業生比率不到百分之一,且增加幅度有趨緩現象;於此同時,他國來台留學人數亦逐年增加,為台生出國留學人數十倍,其中,中國來台學生占近二分之一。

正如中國「高薪」挖角台灣高教人才背後所包裹的假象,包括要求高標學術發表、良好教學成果等相對應的投入與付出,無法達標便走人。中國大學競爭力及國際化、學生的積極度固然令人嚮往,但並不全然如此,中國高教師生品質及資源落差大,畢業後能否繼續留在中國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台灣學生赴陸就讀應停、看、聽,目前教育部採認的中國學歷一五五所,於中國大學畢業後能否憑此回台就讀或就業等長遠生涯發展應首先考量,更重要的是,在台灣習以為常、如空氣般的言論、思想及人身自由,到中國卻不再是理所當然。

面對近期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我們不該互相指責批評,呼籲政府化危機為轉機,重新思考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如何透過台灣的教育制度為下一代儲備因應未來行業的競爭力。

 《作者簡介》:林靜宜,曾任職公共工程委員會

加入 @setn 好友 #評論/三立大論壇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司法官墜樓、猝死! 司法院、法務部赴立院報告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