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僅出生16天 遭腸病毒狠心奪命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東部新生男嬰,出生9天後因發燒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並陸續出現心跳加速、活動力下降、四肢肌張力弱等情形,確診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雖醫院及時給予治療,個案仍不幸於發病1週後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不排除為遭無症狀者傳染。

▲(圖/翻攝自pixabay)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表示,此名死亡個案從出生到死亡僅16天,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出生後均待在醫院,該醫院之前並無其他疑似腸病毒病例,個案父母及醫護人員等接觸者亦無疑似症狀,不排除為遭無症狀者傳染。

疾管署統計,上週(6月17日至6月23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11,510,較前一週下降8.5%,惟上週逢端午連續假期,就診人次可能受醫療院所休診影響,若以急診就診病例千分比來看,則與前一週呈持平。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強調,腸病毒疫情已經到達頂點,雖然上周新增一名1例新生兒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但是腸病毒重症病例通報有下降趨勢,不過社區腸病毒活動有上升,除了小心伊科11型外,也要注意腸病毒71型的威脅。

▲疾管署今(26)日召開記者會說明上週(6月17日至6月23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情形。(圖/記者楊晴雯攝)

吳佩圜指出,新生兒可能藉由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的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一般於出生後1至14天發病,感染症狀從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輕症,到腦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都有可能發生。提醒準媽媽產前14天至分娩後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中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如有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羅一鈞也提到,為防止腸病毒疫情擴大,疾管署2周前針對全台設有嬰兒床的醫療院所及月子中心進行腸病毒無預警相關稽查,現在已經完成179家醫療院所、245家坐月子中心的查核,占總數的75%,其中有9家醫療機構不合格,違規原因為於腸病毒流行期無增加消毒頻次,13家坐月子中心有缺失,主要是工作人員不清楚如何調製漂白水,1周內須限期改善,依《傳染病防治法》若複查仍不合格,醫療院所可罰6至30萬元罰鍰、坐月子中心可罰1至15萬元。

此外,疾管署再次呼籲,醫院、產後護理機構應加強感染管制措施,教托育機構或其他兒童常出入的公共場所業者等也應注意環境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確保嬰幼兒免於腸病毒威脅。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監察院為35年前舊案約詢侯友宜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司法官墜樓、猝死! 司法院、法務部赴立院報告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