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高鐵、可以登陸彗星十次!羅賽塔號對科學傳播的啟發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顏吉鴻博士

科學、行銷、科學行銷  羅賽塔號對台灣科學傳播的啟發
 
在過去的幾天裡面,我身邊的朋友不管是不是科學人,多多少少都能夠聽見大家對羅賽塔號的討論,也能看見臉書上的發文。如果說人類登陸月球值得紀念,那麼第一次有探測船登陸彗星,這件事情絕對會留名青史。只要連到BBC或CNN 的網站,保證你一眼就可以看到羅賽塔號的相關連結。有圖有真相,請看!
 
 
不只這樣,羅賽塔號登陸的消息也登上紐約時報的頭版,而國內報紙最支持的,莫過於蘋果日報在A2版面,用全版的篇幅報導,這一件事也被王丹放上他的臉書。除去科學本身的意義,從羅賽塔號的登陸,我個人有四點觀察。
 
第一點是羅賽塔號的預算規模,在十年的計畫期間,羅賽塔總共花費了500億台幣。這個預算規模,跟教育部頂頂大名的「五年五百億」計畫差不多,也差不多等於一個花博,加上2017年舉辦的世大運。把這筆錢給台灣,可以建兩個大巨蛋,讓華航買六架最大的客機空中巴士A380,或者是10分之一的高鐵(驚,高鐵好貴!)這500億划算嗎?在我看來絕對划算,因為計畫的成功,不只是科學探索的勝利。就算不幸失敗,這十年來培養的設計、工程、技術的高階人才,絕對偷也偷不走的,別人學也學不來的資產,而且還順利攻佔全世界的媒體版面。划算嗎?既可留名青史,又可博得好名聲,硬衝兄,要不要投資一下科學事業?
 
 
第二點,ESA的行銷策略,絕對是有備而來!很顯然,這年頭講究包裝和行銷策略,不然只是花錢買業配。但是各位別搞錯了,科學行銷不是要讓大家買產品,而是要讓大家更了解科學家在做什麼,畢竟科學家使用的經費是來自於納稅大眾,有義務也有責任,接受社會大眾的檢驗。以羅賽塔號來說,新聞稿的發佈一定經過設計,因為議題的設定有話題性,每天丟出媒體有興趣的主題。而且網頁資訊相當豐富,完全以影像、影音取勝。有興趣的讀者請看看羅賽塔號的專頁(http://rosetta.esa.int),設計精簡,資訊一目了然,還可以在各大社群網站上分享,更別說先前那幾支在網路上流傳的動畫影片,絕對是高成本製作。小弟孤陋寡聞,不知台灣有哪一個科學計畫,可以把資訊這樣公開透明地公布給廣大的納稅人,還請各位鄉民大人指點!
 
第三點,媒體報導仍然以外電為主流。沒錯,我承認這是ESA 的功勞,這樣的科學大事件,居然很少看見媒體把本土科學人的回饋、意見放進報導裡面。簡單的google一下羅賽塔號,一共有267篇報導,而蘋果日報不愧是報業的領導,可以訪問到與彗星研究的有關學者。但是,整個台灣與太空科技、天文研究有關的專家(具有博士學位),保守估計起碼有一百位以上,只要稍稍用點力,或是聯絡泛科學的Z編,應該可以輕易找到有熱情傳達「正確」科學知識,也願意上關鍵時刻的專家學者。
 
第四點,是台灣科學新聞的入超。我們常常說要與世界接軌,宣傳台灣的軟實力。在科學研究這檔事來說,台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很難登上國際版面。我們經常看見在媒體上看見「英國研究」,「NASA指出」這幾個關鍵字。國內媒體報導羅賽塔號篇數高達267篇,但是台灣的研究卻很少登上國際的舞台,為台灣發聲。我想,台灣的外交部一定有很多對外宣傳的管道,只要橫向聯繫一下科技部,馬上可以宣揚台灣的科學軟實力,這豈不甚好。最後,廣告一下,是「彗星」,不是「慧星」!(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計劃科學家)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賴清德新任內閣、國安首長人事 第六場發佈會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