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腦時間長、男以為落枕 結果雙手開始麻木…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一位36歲的男子,因為工作關係長時間使用電腦,導致時常肩頸酸痛。一開始他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俗稱的落枕。不過症狀越來越加劇,甚至開始延伸至手臂,雙手也感覺麻木,而且力量也變差。

打電腦,打字,玩遊戲,打電動,上班,電腦,示意圖,不用寫記者名

▲圖/資料照

就醫後診斷是頸椎椎間盤突出併神經壓迫,需要儘快手術。他聽聞傳統頸椎手術後需要戴頸圈幾個月的時間,而且害怕手術後脖子僵硬、活動受限,因此抗拒手術治療。在聽從醫師的治療說明及選擇後,他接受了顯微頸椎椎間盤切除及神經減壓手術,並放置了頸椎人工椎間盤,不僅在手術後疼痛等症狀立刻改善,而且手術當天就下床,頸部活動與手術前沒有受到影響,也無須穿戴頸圈。在手術後一週傷口癒合完全,就可以回到職場工作。

頸椎病變年齡層年輕化!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鄭傑陽指出,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使頸椎病變的年齡層越來越年輕化。如果出現症狀像是脖子僵硬痠痛、肩膀及肩胛骨痠痛、上肢麻痛及感覺異常,甚至出現上肢肌肉萎縮無力、四肢麻感無力、步態不穩,這時候就要懷疑是否已經患有頸椎椎間盤病變或退化性疾病。

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會先嘗試復健治療搭配口服藥物,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或是已經產生肌肉萎縮、活動困難的症狀,恐怕需要儘早接受手術治療。傳統手術在切除病變的椎間盤後,需植入自體骨或椎體間支架,達成兩節椎體「骨融合」的效果,不過也因此喪失頸椎部分的活動度,患者術後因此常抱怨頸部僵硬。此外骨融合手術也容易在數年後造成上下節頸椎的退化,甚至需要再次手術。所以,針對比較年輕的族群,「骨融合」並不是最為理想的方式。

全球冠軍!近5成台灣人休假處理公事、打電腦、email、上班

▲圖/資料照

人工椎間盤減輕術後僵硬。鄭傑陽醫師表示,人工椎間盤就是在模擬正常椎間盤的活動,它最大的優點,在於患者術後仍能保有頸部大部分的活動角度,不僅可以減輕術後頸部僵硬程度,同時保護相鄰節段的椎間盤,降低因為手術引起的繼發性鄰近節段退化。此外,患者術後也不需要長期配戴頸圈,提昇術後生活品質,也能更快恢復日常生活作息和工作。

不過,並非所有頸椎病變都適用於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例如嚴重退化造成的不穩定、腫瘤、感染、外傷性骨折、嚴重骨質疏鬆症等就不適合,必須要諮詢脊椎外科醫師的專業意見。

鄭傑陽醫師說,頸椎病變越早發現治療的效果就越好,目前頸椎顯微手術已臻成熟,風險已經大大的降低,若能早期治療,大部分的症狀都能得到顯著的改善。如果拖至情況嚴重才就醫,有時已經造成了不可回復的神經損傷。因此如有相關症狀出現,千萬不要自行亂服用止痛藥劑,應立即就醫諮詢脊椎專科醫師,以免因長期服用藥造成其他器官的傷害,又加重了頸椎病變的病情。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