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千雁/專題報導
打擊假新聞刻不容緩,但當現行規範,趕不上科技變化速度,民間也出現守門人「Cofacts真的假的」,他們結合群眾力量,自2016年10月至今,累積闢謠超過2萬5千則。團隊發現,最容易被轉傳的假新聞,大多都是能挑起民眾情緒的議題,例如優惠、免費與保健、限定等字眼,大部分的標題都在試著吸引群眾點擊,能夠讓他們在意的、煽情的文字與標題內容。除了食安議題,最多被轉傳的訊息還有政治議題,「Cofacts真的假的」工作成員Lucien統計,去年10月是轉傳訊息的高峰期,當時正值九合一大選前,一個月大約有一萬8千筆訊息傳進來求證。
▲民眾攜帶筆電到場,運用群眾力量一同闢謠。(圖/記者周家緯攝影)
「Cofacts真的假的」運用群眾力量,創立平台讓假新聞有機會被查證,就像維基百科能共同編輯,民眾也能自行登入平台闢謠,團隊每月舉辦一次會議,邀請願意一起闢謠的民眾參加,其中一名也在媒體圈工作的成員認為,其實大部分長輩收到訊息,他們只是不會利用關鍵字去搜尋他們要的資訊,我們闢謠也是透過網路,盡量過濾出正確的資訊,並標注資料來源回復。
▲Cofacts真的假的讓一般民眾也有機會自行上網闢謠(圖/記者周家緯攝影)
平台結合Line官方帳號,民眾只要將不確定的訊息轉傳到視窗,系統就會自動搜尋,找出這則訊息是否被闢謠過,並回覆闢謠內容。「Cofacts真的假的」創辦成員之一的Ci以酸性體質為例,她表示這其實是個假議題,但卻被廣為流傳,許多錯誤訊息說我們可能吃什麼健康的食品,讓身體變成鹼性體質,就可以變得比較健康,所以這件事情是可以不斷被澄清的,但也不斷的會有人送新的訊息進來。Ci也發現,假訊息的特徵,包括容易引起共鳴、食藥等健康訊息、聳動的標題。
▲「Cofacts真的假的」固定舉辦聚會,邀請願意一同闢謠的民眾見面執行。(圖/記者周家緯攝影)
民眾將訊息傳進平台形成大數據,Lucien拉出統計數字發現,訊息則數的高峰期是在去年10月,當時正值9合1大選前,當時一個月大約有約一萬8千筆訊息是民眾認為須要被查證的,其中有一個熱門的謠言是關於新台幣改版,要花500億元的訊息,那大家對這個議題,非常有疑慮跟興趣。
▲「Cofacts真的假的」成員Lucien(圖/記者周家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