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超過一甲子 朱銘把藝術當修行

「藝術是一種修行。」第十屆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得主、藝術家朱銘,從事藝術創作超過60年,82歲的他笑說:「有的人到這歲數都要人家牽了,我還在工作。」

「朱銘美術館創館20週年館慶暨朱銘新作『不朽.朱銘.古沉木太極拱門』特展開幕」活動14日舉行,雕塑大師朱銘親自說明太極系列新作品創作理念。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8年9月14日

▲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9月14日舉辦創館20週年館慶暨雕塑大師朱銘(圖)的新作「不朽.朱銘.古沉木太極拱門」特展開幕活動,朱銘親自介紹新作理念。(圖/中央社)

第十屆總統文化獎將在18日舉行頒獎典禮,本屆文化耕耘獎得主,頒給從15歲就開始創作的雕刻家朱銘。朱銘本名朱川泰,1938年出生於苗栗通霄,15歲跟隨師雕刻師李金川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雕刻師楊英風為師,從此邁入雕刻生涯。

1976年,朱銘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造成轟動,各界佳評如潮,從而使朱銘被視為1970年代台灣鄉土運動的象徵,奠定他在藝壇的地位。

1980年至1990年代是朱銘藝術創作的巔峰,此時發展出「太極系列」與「人間系列」。「太極系列」的初刻是從招式簡化而來,後續朱銘手下的刀斧逐漸不隨「形」走,開始隨「意」走,呈現出自然、簡單、樸實的風格。

朱銘表示,太極系列有分階段性,剛開始刻的比較寫實,有時候還可看到手和眼睛,「不單是刻這一招或那一招,而是走到這一招到下一招之間的演變。」太極的創作在朱銘的體悟下,從有形到無形,逐步深化它的語彙及精神體悟。

而「人間系列」則反映了朱銘對俗世人間形形色色人物的細膩觀察。他的藝術創作一再蛻變,媒材上不再侷限於木料,陶土、海綿、青銅、不鏽鋼等各種媒材盡為他所用。

2000年,朱銘以抽象形式的「太極拱門」,完美詮釋太極氣韻流轉的深意,為「太極系列」畫下圓滿的句點。2005年發表的「人間系列─三軍」,則結合了雕塑、裝置與行動藝術。2007年開始,朱銘「人間系列」以「丟」的概念,去除多餘的色彩,轉為白與黑,追求更純粹的造型世界。

2010年「人間系列─囚」及「立方體」,更提出新的創作觀,作品跳脫造型思考,轉而探究人類內心的問題,展現朱銘創作的多元發展及美學觀的深化。

朱銘超過60年的創作生涯,每個時期、每個階段,都隨他的心境,創造出更為豐富的作品,他笑說,「我現在還在創作,做藝術家不能休息,我老婆說80幾歲要退休了,我想一想,沒聽過藝術家在退休。現在82歲了,有的人到這歲數都要人家牽,我還在工作。」

朱銘表示,他因為童年求學不順,未能走向學院,如今他的創作能受到各界肯定,在於他把藝術當成修行,「用修行的態度,把自己的本性發揮出來。」

今年也是朱銘美術館成立20週年,1987年朱銘為了實踐「種活藝術種子」的夢想,從無到有、從荒地到公園,在台灣的金山創建了一座美術館。1999年,朱銘傾注一生積蓄和12年漫長辛勞,朱銘美術館才正式開幕。

美術館剛開幕時,朱銘邀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參觀,林懷民一看便說:「這個肖仔(瘋子)」,覺得朱銘怎麼把美術館搞得那麼大。後來朱銘再看到淡水雲門劇場,發現林懷民也沒好到哪裡去,「搞一個舞團開銷那麼大,每天都在找錢。」

朱銘在美術館慶祝20週年時笑說,「仔細想一想,社會也需要像林懷民這樣的人,才有雲門舞集享譽國際,但也要有一個肖仔,像是瘋子一樣,才有朱銘美術館。有朱銘美術館和雲門舞集,生活就更豐富。」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