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位台灣鋼琴家在北京 陳昱諺的海外「琴」緣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也許想為孩子報名音樂教室的家長接著會好奇:那麼學音樂的孩子,長大後都在幹嘛呢?投身音樂教學,還是成為全職演奏家?青年鋼琴家陳昱諺的成長之路會是很好的參考。

▲陳昱諺天資過人,18歲就拿下國際音樂賽首獎。(圖/記者陳弋攝影)

77年次的陳昱諺出身嘉義,畢業於嘉義國中、嘉義高中(音樂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研究所、美國曼哈頓音樂院碩士。擁有台美一流音樂學府雙碩士學位的他天資過人,學琴期間獲獎無數,曾摘下94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高中A組鋼琴獨奏第一名、95年度大學聯考音樂系術科測驗鋼琴主修榜首;2006年遠赴義大利第16屆Cita di Barletta青年音樂家國際賽,更奪下首獎;2009年就讀大學期間,他就已在國家演奏廳舉辦獨奏會。

2014年,陳昱諺負笈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持續深造。他說,台灣音樂教育的強項是將學生的基本功打得很紮實,樂句細節的處理上,很講究精雕細琢;到了美國師事一名俄籍教授,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他的演奏方式,讓他進一步以鉅觀的視角來看待樂譜。在異地學習音樂的經驗,開啟了陳昱諺對音樂天馬行空的想像,進而激發出其個人風格。

▲曼哈頓音樂學院的訓練,為陳昱諺開啟了更多的音樂想像。(圖/記者陳弋攝影)

曼哈頓音樂學院其中一堂課,是要求來自世界各國主修鋼琴的學生在課堂上演奏,並且互相批評。陳昱諺發現,亞洲的學生個性通常較含蓄,不太好意思對他人的演奏發表意見,但歐美學生就不一樣了,很勇於表達看法,因此可以碰撞出火花,給他許多處理音樂的靈感。除此之外,陳昱諺沒把自己限縮於正統古典音樂領域裡,他也修習爵士鋼琴,體悟到技巧、音色、對比之外的關鍵元素:和聲色彩。陳昱諺同時嘗試創作配樂和作曲,就讀音樂院期間多次發表自己的音樂創作。

▲陳昱諺在新加坡指導的學生。(圖/陳昱諺提供)

陳昱諺在2016年拿到曼哈頓音樂學院的文憑,返台不久後即遠赴新加坡投入教學。新加坡的音樂教育屬才藝取向而非功利導向,也就是說,家長之所以送小孩去學音樂,通常不是為了打造一名演奏家,培養孩子欣賞藝術的能力和興趣才是重點。在新加坡的教學生涯持續了2年,陳昱諺飛往中國,開啟另一段授業之旅。

北京保利音樂學院是一間大企業出資成立的教學機構,在中國家長的印象中,台灣的鋼琴教師態度細心、個性溫和,加上演奏能力和教學功力俱佳,陳昱諺的課堂很快被排滿。他透露,和新加坡比起來,北京的家長比較有「狼性」,態度積極,小孩子學琴,他們就坐在後面錄影、作筆記,少數家長甚至會中途發問,以便學童回家後能確實練習。

▲陳昱諺說,中國的家長普遍關注子女的學習狀況,「不想看到小孩落後給其他人」。(圖/陳昱諺提供)

陳昱諺分析,中國家長普遍抱持著「我不要我的小孩落後給別人」的心態,有些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重視藝術,家長之間會彼此「攀比」,和他人比較兒女的音樂才能。因此,家長常要求加入老師的微信,方便隨時為小孩發問,關心小孩的學習進度。陳昱諺說,這些家長不時傳來小孩在家彈奏的影片,希望他給評並提出指正。這跟新加坡家長傾向讓子女「輕鬆學習音樂」的風氣有天壤之別。

台灣過去每年培育出很多音樂人才,但隨著少子化浪潮,學生愈來愈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曉明女中,受到少子化及音樂學習人口下降的衝擊,有37年歷史的國高中部音樂班,從101學年度起停招,引起社會譁然。陳昱諺坦言,台灣學琴風氣已大不如前,科班生職涯發展越來越窄,反觀中國大陸隨著開放政策、家庭經濟以及人民素質的提升,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琴的孩子逐年增多。中國音樂家協會指出,每年頂尖音樂學府招生報名人數動輒20萬人,相關音樂產業因此蓬勃發展,去年保利集團甚至考慮收購世界知名史坦威鋼琴公司。音樂教育方興未艾,所以有愈來愈多的台灣音樂家西進從事教學,一方面收入較高,另一方面中國的學生也較多。

至今3年多的教學生涯,陳昱諺已指導過近百位學生,在中國也和學生、家長有良好互動。被問到會不會想回到台灣教書或繼續演奏事業,他呼籲政府應更重視音樂教育,並且進一步推廣藝文風氣,讓本土的優秀音樂家有充足的工作機會,就現實面來說,要培養出一位像他這樣的鋼琴家恐要花費500~1000萬元以上。「我姪子也學鋼琴,無法在台灣親自把技藝傳承給他,還是覺得有些遺憾。希望有朝一日,台灣學琴環境改善,能夠回台貢獻所學傳承家鄉,為音樂教育盡綿薄之力!」陳昱諺最後說。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獨家 Exclusive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