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層紗布成高級口罩!台灣口罩史逾百年 最早溯至這種病

三立新聞/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讓口罩成為眾人所需,但這小小一塊布在台灣的歷史已經破百年。回溯到1920年日治時期爆發霍亂,僅用一塊布遮住口鼻,當時就有飛沫空氣傳染概念,一直延續到1980年代,口罩打廣告使用12層紗布材質。但沒想到這塊保命罩,也成為宵小搶劫利器,轟動一時的李師科搶劫案,就是靠口罩遮住口鼻躲了近1個月才被逮。

▲台灣口罩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

拿出泛黃塑膠套,裡頭口罩還維持得很好,依舊白皙的布面已經經過40個年頭。

國立台史館研究員蘇峯楠:「經過判斷,應該是在1980年代前後比較流行的口罩樣式。感冒的時候避免傳染的話就會戴上口罩,外出的話,怕有些空氣汙染的話,也許有一些人也會戴一下。」

層層疊疊,12層紗布口罩製程縝密。1966年到1980年台灣加工出口區、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奠定經濟發展基礎,公衛觀念也越趨發達,但台灣使用口罩源頭可以追朔到1920年代,日治時期。

▲口罩製作過程繁瑣縝密。

歷史老師陳啟鵬:「台灣在1919到1920年之間有爆發大規模的霍亂疫情,那當時據說致死率高達80%,台北市就已經不少人因此而死。所以其實那時候,日本人對於台灣的疫情就已經有一些相關性的防範。」

使用口罩一視同仁,當時就有飛沫空氣傳染概念,口罩防汙功效一傳十,十傳百。之後爆發腦脊髓膜炎,新竹州衛生課更撒下衛生宣導,要大家「口覆使用」,口覆指的就是口罩。

▲台灣早已有使用口罩的衛生觀念。(圖/翻攝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詹長權:「他們的民族本來就滿注重衛生的,再加上這個(疫情)以後,你可以看到日本人在處理很多這個居家環境,譬如說每日都要打掃、每日都要擦拭,也影響到台灣。台灣那麼長的時間被日本殖民,它帶進來很多這樣的習慣,剛剛提到理髮廳等等都可以看到。你頭髮上面可能有比較髒的東西,這職業你在接觸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保護自己。」

口罩防護口鼻不再僅限杜絕傳染病,早期的口罩廣告「噴農藥戴口罩,騎機車也要戴」,1980年代客家青年推動「還我客家語運動」也把口罩當宣傳,但怎麼也沒料到,掩住口鼻也成了宵小搶劫利器。

▲當年李師科犯案,口罩也成為工具之一。

超心理X檔案大盜李師科:「不要動,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

民國71年4月14日,轟動一時的搶匪李師科頭戴鴨舌帽、口罩,持槍闖進了土地銀行古亭分行搶走500多萬元,口罩成了他個人「保命罩」,逃了近1個月才被抓到,事後也被翻拍成電影《大盜李師科》,搶眼特徵鴨舌帽、口罩讓人印象深刻。

台灣從日治時期就已經建立基礎醫療知識,回溯口罩歷史,也讓人見識到一片布料百年來的不斷進化。(楊欣怡整理)

看更多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武漢肺炎,肥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避免食用生肉及生蛋、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