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世留太祖遺詔 45字保明孝陵700年不被盜墓!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後北伐滅元,建立大一統的封建皇朝政權,國號「大明」。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南京皇宮內,享壽七十歲,在位三十一年,與已故的元配妻子孝慈高皇后馬氏一起長眠於南京紫金山明孝陵。身為一國之君,孝陵卻保存七百年不被盜墓,背後的原因,可能和他的遺詔有關。

 ▲ 朱元璋畫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明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因為貧窮困苦的童年生活,朱元璋在登上皇位後,首先廢了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對待貪官和不法勳貴的處罰措施很嚴厲,大大震懾了權貴對平民的剝削。明太祖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興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減免賦稅。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 明孝陵。(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朱元璋去世後,他的墓地明孝陵卻從來沒被盜墓賊光顧過,這個現象引起很多人關注,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主考察明孝陵,首先發現三種防盜機關,一是墓道內塞滿了河卵石,數量龐大也很沉重,一旦盜竊,卵石鬆動無法收拾。二是明孝陵的地點山勢險惡,要開鑿難度係數高。第三是明孝陵的地點離南京太近,如有盜墓發生,官府很快就會發現。

但是盜墓賊為了奪珍寶,手段無所不用,就算有三種防盜機制,仍無法阻止盜賊貪欲,主要的原因,部分學者考察朱元璋的遺詔後,解開了這個謎團。在太祖遺詔中,有45個字透露著關鍵「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白話來說,就是冥器不用金銀來作,陵墓山川也不用改了,我死之後,臣民只能哭三天就要恢復正常作息,不要妨害老百姓嫁娶,外國的君王,不用來大明祭奠我,這樣開銷太大了。這段話大致上說明了,明孝陵裡基本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再加上上述三個機關,那盜墓賊確實沒有盜墓的必要。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客訴】傅崐萁赴中放生花蓮!徐巧芯婆婆富邦超貸?2024.04.26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見證女同志婚禮 《全明星》鄭靚歆帶德國妻放閃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