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內需成長力道 會被中美紛爭削弱嗎?破除二大疑慮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oney錢

▲(圖/翻攝自Money錢)

今年以來中國股市無畏內憂外患,表現相對強勢,上證綜合指數自低點反彈近3成,年初至8月20日也有逾10%的表現。中國股市能表現突出,除了散戶的加持也有外資的推動,截至8月14日止,外資淨流入高達184.78億美元,領先其他亞洲股市。

即使內有新型冠狀病毒第二波疫情、水患,外有中美、中印等地緣政治紛爭干擾,外資依然持續前進中國股市。除了基於中國A股在MSCI指數的權重提升,吸引資金流入之外,相較於全球其他主要國家,中國經濟確實逐步復甦中,長期經濟發展前景依然不容小覷。

安本標準兩岸價值基金經理人彭炫通表示,近期中國負面消息纏身,引發部分投資人的疑慮,然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中國仍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投資人應該破除疑慮,才能參與成長,增加投資報酬的機會。 

疑慮1、中美紛爭,中國企業受害與獲利深受影響?

中美紛爭不斷,美國針對中國企業採取一連串不友善的措施。彭炫通提到,這固然對營收來自海外、在香港掛牌的中國企業首當其衝,但國際化的中國企業畢竟為數甚少。反而在上海、深圳掛牌,甚至某些在香港掛牌的中國企業,如京東、騰訊和貴州茅台等,主要營收來自中國內地,再加上民生需求、消費升級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重點,反而不易受到中美紛爭影響。 

再來,美國政府要求中國企業須遵守美國的審計新規,這有可能帶動美國掛牌的中資企業,跟進阿里巴巴改增加香港掛牌,或是從美國下市,直接回到香港、上海或深圳等地掛牌,對當地投資人來說,其實是增加了可以參與這些績優企業的投資機會。

疑慮2、中國的內需成長力道,會被中美紛爭削弱嗎?

中美爆發貿易戰、科技戰以來,外資企業陸續將生產部門從中國移出,引發就業機會減少、收入降低,進而削弱民眾消費力道的擔憂,彭炫通認為,過去中國一胎化政策造成人口逐漸老化的問題,已經使得勞動市場供需有所調整,影響其實有限。

製造業外移或許是中國在經濟轉型中已經預見的情況,低人力成本、低毛利的時代成為過去,產業由傳統製造業轉型為高端科技製造與服務業,舉凡消費升級、醫療保健、雲端、5G等,成為中國成長趨勢的重點。

這也是為何因應中美紛爭,中國能提出以內需為主、對外發展為輔的經濟政策方向。加上外貿占中國經常帳比重已非常低,預期中國內需成長力道將持續扮演總體經濟的火車頭。

彭炫通強調,一個經濟體的發展,總會經歷改革以及多空訊息交雜不斷的歷程。投資應該放眼未來,而非只是受到現在紛擾的影響。中國政府持續推動經濟轉型,內需消費、醫療保健或雲端、5G等科技發展,均在起飛的關鍵期,掌握長期結構性成長的趨勢才是重要的投資關鍵。

▲(圖/翻攝自Money錢)

※本文由Money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在此:https://www.moneynet.com.tw/article/11445?utm_source=setntoday##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想領息又怕抱不住,債券槓鈴這樣組合最抗波動

https://www.moneynet.com.tw/article/11294

領息族注意! 今年企業配息顯著下降

https://www.moneynet.com.tw/article/11442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