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有大災難?台北深夜民眾目擊「血月」 氣象局解釋成因

記者洪玲明/台北報導

今年5月26日將有睽違3年的「血月」月全食登場,自古流傳「月若變色,將有災殃」,每當「紅月」(又稱「血月」)出現,地球真有災難嗎?而月全食還沒到,昨29日不少大台北地區民眾目擊「血月」,氣象局也解釋成因,主要是因為太陽能量在大氣中傳播時遇到的「散射」現象,再加上空汙狀況又很明顯導致,才會讓月亮看起來偏紅又暗。

▲昨29日不少大台北地區民眾目擊「血月」,氣象局解釋原因。(血月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紅月就真的是不祥之兆嗎?」究竟為何會有紅色月亮?其實是很單純的天文現象,氣象局預報員劉沛滕解釋,5月將登場的月全食跟昨29日民眾目擊的偏紅月亮成因不一樣,月全食是因為月亮被地球陰影擋住,太陽光無法照射到月亮,不過當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時,陽光中的紅色光線折射力道較大,這時會折射到月球,導致月全食時會有暗紅色的表面,這也為大眾所稱之的「血月」。

▲昨29日不少大台北地區民眾目擊「血月」。(圖/讀者提供)

不過這幾天民眾目擊到的「偏紅月亮」,氣象局解釋太陽光在可見光波段能量分佈大致均勻,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複合光。而太陽能量在大氣中傳播時,會遭遇兩種主要的散射類型,一為雷氏散射,一為米氏散射。散射意指光與空氣中的分子或是懸浮粒子彈性碰撞之後,改變行進方向。預報員解釋「雷氏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在此事件中,意謂當月亮剛升起之際,太陽光會經過較多大氣層,當中有許多粒子,藍光有機會被折射掉,不過波長較長的紅光就有辦法繞過;再者「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為光線遇到起霧或是汙染嚴重時的減光作用。

氣象局表示,「偏紅月亮」成因必要條件為「散射(Scattering)」,日落月升之際又遇及大氣條件不佳時,因為太陽光中的紅光波長相較藍色光,遇及大氣層較厚或是空氣粒子及漂浮物較多時較能穿透,類似狀況的「血月」也較能被看見。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