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太魯閣號事故 心理諮商師曝這「5句話絕對不能說」

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太魯閣號408號車次事故,瞬間奪走50條人命與200多人受傷。心理諮商名師林萃芬老師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不捨的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我們一起要面對的」。因為除了往生者家屬,獲救的人之外,還有因為事故而心疼悲傷的你我。以心裡學的角度分析,陪伴是一定要的,但這5句話,絕對不能說。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有5句話絕不能說。(圖/三立新聞網資料照)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  支持性語言跟陪伴助恢復常軌

林萃芬老師說,面臨突發的重大交通意外事故後,乘客、傷者、家屬要如何從驚恐中恢復常軌?這時候家人、朋友、同事、師長、同學可以怎麼做心理急救?周遭人可以提供什麼協助?安慰時可以說些什麼有幫助性、有支持性的關懷語言?就非常非常很重要。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有5句話絕不能說。 (圖/三立新聞網資料照)

深受創傷影響的四種人 我們一起勇敢度過心理難關

太魯閣事故,林萃芬老師忍住悲傷,理性分析有4種人,特別需要關心。

(1)受傷者:

瞬間發生的人為災難,使得傷者與家屬原本平順的生活,一夕之間劇變,心理往往會錯綜複雜,初期的情緒反應往往會困惑震驚,不理解何以災難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接下來可能會轉為憤怒、自責,也有些人會陷入悲傷、哭泣、徬徨、害怕恐懼的情緒中。

身體受傷的人,情緒反應可能會變得煩躁易怒,身心都無法放鬆,有時候會對周遭人吹毛求疵,感覺自己快要失控了。所以,特別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協助傷者紓解情緒。

(2)自己受傷,家人為救自己離去

面對巨變,初期情緒會有過度激動或是情感麻木的狀況。但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沒有眼淚的悲傷者」,因為他們的心理受創最嚴重,由於同時歷經災難的驚嚇以及痛失親人的悲傷。在雙重打擊之下,往往會因為沒有辦法接受殘酷的現實而無法表達情緒。

(3)歷經浩劫的乘客:

常會出現暈眩、失眠、惡夢,害怕災難再度發生,甚至會有過度警戒的反應,譬如,不敢單獨一人獨處,或是心悸、發抖、呼吸不順、肌肉緊繃等焦慮症狀。

(4)兒童、青少年

對於青少年及兒童,親友盡可能給孩子安全感,除了語言安撫之外,亦可透過肢體擁抱來降低孩子的孤單與不安。

諮商過程中發現,很多兒童經歷創傷後,會變得特別黏人、恐懼死亡,有高度的分離焦慮,不能跟家人短暫分開,看到大人難過哭泣時會阻止或逃避。

也有些兒童因不知如何紓解大量情緒,會轉化成身體症狀,或是傷害自己的身體,像是會透過拔頭髮來釋放焦慮。若不及時做心理諮商,嚴重時會演變成拔毛症。

因此,可以運用不同的形式,如語言或繪畫,來引導孩子抒發害怕、哀傷的情緒;並且協助孩子用比較有效的方法來訴說災難事件,像是用「如何」取代「為何」。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陪伴是關鍵。 (圖/義消蔡哲文授權提供)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陪伴是關鍵。 (圖/義消蔡哲文授權提供)

(5)往生者的家屬

親人驟逝之後,可能會有的不同階段16種情緒。

1.剛發生的震驚期。

2.自我感消失,缺乏對別人覺察。

3.思考閉塞,感覺遲鈍麻木。

4.歇斯底里,活動過多或過少。

5.想跟死者一起走。

6.過度理智,表面似乎沒有太大影響。

7.一周到三個月是追思期。

8.需要別人的幫助與協助。

9.思念死者。

10.夢到死者,感覺死者回來的幻覺。

11.生理不適。

12.三個月到一年半是混亂解體期。

13.沒有目標,思考緩慢。

14.退縮逃避人群。

15.出現死者曾經有過的症狀或行為。

16.情緒憂傷孤獨,沒有現實感。

當家庭面臨重大危機事件,由於家人都陷入悲傷中,有時候會無法從伴侶身上得到支持的力量,哀痛的家庭氣氛會形成壓力,也會改變家人原本的互動方式。

因此,擁有越多越完整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親人、鄰居、好友的協助陪伴,就越能調適危機。「特別是親人的死亡跟方式不在預期中,對家人最具傷害性」,需要的話,也可透過心理諮商和宗教信仰來安定情緒。

(6)曾經經歷重大交通事故的人

既使跟這起事故無關,但過往的創傷經驗往往也會被喚起。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有5句話絕不能說。 (圖/三立新聞網資料照)

▲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有5句話絕不能說。(圖/三立新聞網資料照)

我們要怎麼做 才能一起面對與走過傷痛

家人、朋友、同事、師長、同學要如何做心理急救?周遭人可以提供什麼協助?一起走過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林萃芬老師分析,依症狀持續時間長短,分為急性與慢性,如果持續時間短於三個月為急性,三個月或更長即慢性壓力。

心理急救的步驟

(一)談心

1.表現溫暖和關心:感受喪親者的心。支持,以肢體的力量、眼神傳遞關懷、握住喪親者的手。一同落淚,表達對喪親者的支持與了解,然後靜靜陪伴。

2.先了解情緒來源,並且協助適當的宣洩情緒。讓歷經災難的情緒無論是失落、悲傷、恐懼和氣憤的情緒可以表達出來。情緒沒有處理,會導致複雜的被剝奪感。

過度憤怒可能會攻擊。嚴重時會出現傷害自己及別人的行為。如果情緒沒有宣洩,悲傷延續的時間通常會比較久。

(二)評估

傷心人有沒有自我傷害的可能性?

1.挪走自我傷害工具。

2.安排好友相陪幾小時。

3.高壓狀況下陪他們講話。

4.緊急住院。

(三)行動

1.輔助型:「自己來做」。

2.主導型:「我來幫你做」。

(四)追蹤

對敏感者的身心需求:對傷者與家屬要多關注、多主動、多盡責、多開放、多傾聽、多敏感瞭解他的身心需求。

▲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有5句話絕不能說。(圖/三立新聞網資料照)

安慰的時候可以說的5句話:

1.我可以想像這件事情很難接受。

2.你可以掉淚。

3.我很擔心你,我很難過你經歷這樣的過程。

4.我明天再過來。

5.看看有什麼幫得上忙的。

千萬要避免說的4句話:

1.節哀順變。

2.你的感受我了解。

3.看開點、往正面、好的方面想。

4.這是因果。

5.這是業障。

▲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有5句話絕不能說。(圖/三立新聞網資料照)

▲「我們一起度過悲傷」。林萃芬老師強調有5句話絕不能說。 (圖/三立新聞網資料照)

重新將感情安身立命  一起面對未來的朗朗晴空

林萃芬老師強調,親人的死亡方式不在預期中,對家人最具傷害性。因此幫助「傷心人」宣洩情緒,緩解失落的現實感,以及克服失落感後的適應,刻不容緩。

創傷事件發生後,越是壓抑自我情緒,跟自己越疏離的人,通常需要走更長的療癒歷程,幫助他們勇敢決定向死者告別,重新將自己的感情安身立命,也可以透過宗教安身立命。陪伴以一起面對未來的朗朗晴空。

林萃芬老師potcast
https://open.firstory.me/embed/user/ckmfte4ux1ktd0915nr56wbig

加入 @setn 好友 #太魯閣號事故49死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