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行天宮擲筊神明給「允杯」她跨海尋親找原生家庭!只想說「這1句話」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一位被出養到國外長大的女性,她渴望找到自己的雙胞胎姐妹和原生家庭。透過DNA檢測和拜拜擲筊等方式尋求線索,在行天宮擲筊神明更給了「允杯」,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然而,這篇文章的報導篇幅較短,細節不夠充足。例如,是否有提到這位女性是如何使用DNA檢測和拜拜擲筊去找尋線索?是否有提到她有沒有成功找到自己的雙胞胎姐妹和原生家庭?這些細節都較為重要,可以讓讀者更深入了解這個故事,甚至也可以對其他有類似經歷的人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 此外,這篇文章也提到了民國70年代初,有許多弱勢家庭孩童透過褚麗卿出養到國外去,但在當時這些孩童的出生資料多是偽造的,因此這些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想找自己的原生家庭卻是有難度。這也提醒了社會有關當時的出生資料問題,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改進來幫助這些人尋找親人,以及更好地保障弱勢家庭的孩童權益。

這篇文章報導了一位被出養到國外長大的女性,她渴望找到自己的雙胞胎姐妹和原生家庭。透過DNA檢測和拜拜擲筊等方式尋求線索,在行天宮擲筊神明更給了「允杯」,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然而,這篇文章的報導篇幅較短,細節不夠充足。例如,是否有提到這位女性是如何使用DNA檢測和拜拜擲筊去找尋線索?是否有提到她有沒有成功找到自己的雙胞胎姐妹和原生家庭?這些細節都較為重要,可以讓讀者更深入了解這個故事,甚至也可以對其他有類似經歷的人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 此外,這篇文章也提到了民國70年代初,有許多弱勢家庭孩童透過褚麗卿出養到國外去,但在當時這些孩童的出生資料多是偽造的,因此這些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想找自己的原生家庭卻是有難度。這也提醒了社會有關當時的出生資料問題,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改進來幫助這些人尋找親人,以及更好地保障弱勢家庭的孩童權益。

問答

Q1: 郭慧如的出生日期是? A. 1980年10月28日 B. 1970年10月28日 C. 1990年10月28日 正確解答:A Q2: 郭慧如是透過誰的幫助跨海來台尋找親人? A. 兒福聯盟和紀錄片導演 B. 警方和政府單位 C. 朋友和親人 正確解答:A Q3: 當年褚麗卿出養孩童時,出生資料多是什麼情形? A. 大部分為真實資料 B. 大部分為偽造資料 C. 沒有任何資料 正確解答:B

Q1: 郭慧如的出生日期是? A. 1980年10月28日 B. 1970年10月28日 C. 1990年10月28日 正確解答:A Q2: 郭慧如是透過誰的幫助跨海來台尋找親人? A. 兒福聯盟和紀錄片導演 B. 警方和政府單位 C. 朋友和親人 正確解答:A Q3: 當年褚麗卿出養孩童時,出生資料多是什麼情形? A. 大部分為真實資料 B. 大部分為偽造資料 C. 沒有任何資料 正確解答:B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郭慧如(左二)說希望能找到原生家庭,好好認識並保持聯繫。(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郭慧如(左二)說希望能找到原生家庭,好好認識並保持聯繫。(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我不怪妳!只想看看、抱抱妳。」現年42歲的郭慧如(Kuo Reese),小時候被出養到國外,隨著慢慢長大,她渴望找到自己的雙胞胎姐妹和原生家庭。近期總算有機會來台尋找親人,並透過DNA檢測和拜拜擲筊等方式尋求線索,在行天宮擲筊神明更給了「允杯」!她表示不怪罪原生家庭、只是想認識,更喊話「我愛你」,且即便真能找到也不會回台居住,但希望與原生家庭好好認識並保持聯繫。

民國70年代初,當時有許多弱勢家庭孩童透過褚麗卿出養到國外去,但在當時這些孩童的出生資料多是偽造的,因此這些孩子在長大成人後雖渴望回台,但想找自己的原生家庭卻是有難度,今年42歲的郭慧如就是一例。

郭慧如近期獲兒福聯盟與紀錄片導演協助,跨海來台尋找人生拼圖。她今日與美國的養母Mary Catherine Reese出席兒盟「好想見生母一面」尋找人生的拼圖-跨海尋親記者會,會中播放影片故事,包括郭慧如、范嫚倫(Sabina)、陳信惠(Kimbra)都是當年的個案。郭慧如說,自己戶籍登記的出生日期是1980年10年28日,當年是透過褚麗卿將她交給美國的養母收養,約3歲時離開台灣來到美國與養母共同生活至今。

她說,在美國成長過程中有失落感,從小就很想找尋自己的根源,希望能夠擁有自我認同及歸屬感。印象中5歲時曾回來台灣,而後慢慢長大也曾動過想回台尋親的念頭,但因直昇機救護員工作忙碌、經濟、結婚等因素遲遲未成能行。直到看到有同為褚麗卿案的被收養人找到原生家庭,讓她心中再度燃起希望,並決定付諸實行。

郭慧如(下圖右)當年被送到美國出養,如今渴望找到原生家庭,希望知道相關情報的人能提供協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郭慧如(下圖右)當年被送到美國出養,如今渴望找到原生家庭,希望知道相關情報的人能提供協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謝謝我的養母Mary支持我!我一直都很想尋找我的生父母,但我沒有方法、不知道怎麼尋找她們。」由於手上沒有任何有關生父母的資料或物品,郭慧如驗了DNA,今日現場出示了小時候的照片、更秀出背後脖子(頸部)下方的一顆痣,希望這個資訊能幫助她更順利地找到原生家庭。

「覺得自己會找到原生家庭嗎?」她說,她的戶籍謄本中標註為次女,故推測自己或許是雙胞胎。抵台後前幾天更到過行天宮拜拜求神明擲筊,更求得神明給與允杯與籤詩中吉的好兆頭。她更用生澀的中文向原生家庭喊話:「我愛你!」表示不怪罪、希望可以重新認識他們,跟他們重聚、聊天。

郭慧如秀出後頸部下方的一顆痣,希望這個資訊能幫助她更順利地找到原生家庭。(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郭慧如秀出後頸部下方的一顆痣,希望這個資訊能幫助她更順利地找到原生家庭。(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養母Mary Catherine Reese今日全程陪著郭慧如,並開心的表示,「很支持郭找尋自己的原生家庭,希望她能擁有更多的家人。」也很高興她能來台灣感受到許多愛,和遇到友善的人。

民眾若有任何線索,歡迎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聯絡,電話:02-8979-5430。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