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行乞老婦」中山區有房!直擊北車生活一週 驚見LV男搭訕

評論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70多歲的老婦人在台北車站附近的無家可歸的生活狀況。文章指出,雖然她擁有一間房屋,但從未回家居住,而被警方認定為空屋。記者跟隨她一個多禮拜後發現,她的生活作息規律,並透露她經常在車站周圍乞討。 這篇文章通過描述細節生動地展示了這位老婦人的生活狀況。透過描寫她傴僂的身軀、推著輪椅在車站周圍穿梭以及晚上在地上睡覺的情景,讓讀者對她的處境產生了同情和考量。 同時,文章也提到了老婦人擁有一套房產,但從未回家的情況。這引發了人們對於她為何不回家的疑問。說明她的房屋被警方認定為空屋後,引起讀者們的思考,為何她不回家住。 文章最後提到,記者在追蹤老婦人後發現,她有一套固定的生活模式,並且在車站周圍專門乞討。這揭示了一個不同於常人所期望的生活方式,讓讀者們思考社會底層人士的生活現實以及其所面臨的困境。 全文雖然提供了關於這位老婦人的詳細描述,但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們對於她的背景和動機的疑問。這篇文章以生動的描寫實現了引起讀者關注的目的,同時提供了一個訴說社會中邊緣人群故事的機會。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70多歲的老婦人在台北車站附近的無家可歸的生活狀況。文章指出,雖然她擁有一間房屋,但從未回家居住,而被警方認定為空屋。記者跟隨她一個多禮拜後發現,她的生活作息規律,並透露她經常在車站周圍乞討。 這篇文章通過描述細節生動地展示了這位老婦人的生活狀況。透過描寫她傴僂的身軀、推著輪椅在車站周圍穿梭以及晚上在地上睡覺的情景,讓讀者對她的處境產生了同情和考量。 同時,文章也提到了老婦人擁有一套房產,但從未回家的情況。這引發了人們對於她為何不回家的疑問。說明她的房屋被警方認定為空屋後,引起讀者們的思考,為何她不回家住。 文章最後提到,記者在追蹤老婦人後發現,她有一套固定的生活模式,並且在車站周圍專門乞討。這揭示了一個不同於常人所期望的生活方式,讓讀者們思考社會底層人士的生活現實以及其所面臨的困境。 全文雖然提供了關於這位老婦人的詳細描述,但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們對於她的背景和動機的疑問。這篇文章以生動的描寫實現了引起讀者關注的目的,同時提供了一個訴說社會中邊緣人群故事的機會。

問答

Q1:老婦A姓持有的房屋位於哪個區域? a) 大同區 b) 中山區 c) 北投區 d) 信義區 正確答案:b) 中山區 Q2:老婦A姓每坪房價大約多少? a) 10萬元 b) 30萬元 c) 50萬元 d) 100萬元 正確答案:c) 50萬元 Q3:老婦A姓的生活作息在台北車站是否規律? a) 是,每天都在同一個地點乞討 b) 是,有固定的居住地點 c) 否,時常遷移地點 d) 否,不定時出現在車站 正確答案:a) 是,每天都在同一個地點乞討

Q1:老婦A姓持有的房屋位於哪個區域? a) 大同區 b) 中山區 c) 北投區 d) 信義區 正確答案:b) 中山區 Q2:老婦A姓每坪房價大約多少? a) 10萬元 b) 30萬元 c) 50萬元 d) 100萬元 正確答案:c) 50萬元 Q3:老婦A姓的生活作息在台北車站是否規律? a) 是,每天都在同一個地點乞討 b) 是,有固定的居住地點 c) 否,時常遷移地點 d) 否,不定時出現在車站 正確答案:a) 是,每天都在同一個地點乞討

圖、文/CTWANT

70歲的A姓老婦人以天地為家,平日多住在北車,卻被意外發現她在北市中山區有房。(圖/CTWANT)

▲70歲的A姓老婦人以天地為家,平日多住在北車,卻被意外發現她在北市中山區有房。(圖/CTWANT)

熙來攘往的台北車站,旅客短暫停留快速通過,甚少注意到那些白日拖著自己全部家當於路旁等待的街友,直到夜幕降臨之際,他們才會拖著全部家當,回到一塊專屬於自己的位子,安心入睡。其中一位老婦人儘管傴僂著身軀,卻敏捷地推著載有全部家當的輪椅,迅速穿梭在北車周遭,選定地點後便坐著乞討,幾乎與一旁的無家者沒有不同,卻鮮少有人知道,她名下有房卻歸不得。

今年已經70多歲的A姓老婦人,白日往往會推著輪椅迅速穿梭在台北車站的各個角落,儘管她身型傴僂,在她身上卻未見蹣跚步伐,反而快速地推著她的家當在北車內各處閒晃,她髮量稀疏、穿著一件磨到泛白且明顯不合身的T-Shirt,靠近時還能隱隱聞到她身上的味道,晚上累了就席地而睡,以天地為家,看似與一般無家者沒什麼不同。

只是實際將老婦的過往經歷攤開來看,卻意外發現老婦名下有房產,竟還座落於中山區中山北路上,從最新實價登錄來看,每坪要價從50萬元至70萬元不等,新成屋每坪要價更是破百萬,但老婦明明有屋,卻從未回家,警方實際查訪後,周遭鄰居無人認得老婦,更沒有人住在裡面,因而被認定為空屋。

老婦人平時多挑選在計程車下客處乞討,運氣好的話一次可以拿到1、200塊不是問題。(圖/CTWANT)

▲老婦人平時多挑選在計程車下客處乞討,運氣好的話一次可以拿到1、200塊不是問題。(圖/CTWANT)

本刊記者實際跟著老婦一個多禮拜,發現她在北車生活作息可以說是相當規律,無法於車站席地而臥時,就推著輪椅在北車周遭閒逛,偶爾前往北捷廁所盥洗,又或是拿著一個紙碗,專門在計程車下客區,瞄準下車乘客乞討,運氣好的話一次可以拿到1、200元不成問題。

本刊記者也藉機和老婦搭話,被問到為何以北車為家,老婦不願回答,只是不斷表示自己年輕時以做工維生,沒有讀太多書,「沒有用啦!」。老婦起初防備心相當重,表示自己在北車已經10餘年了,時間久到自己記不清了,平日多依靠乞討維生,直到看到記者遞給她的便當才逐漸放下心防。

她看著便當不斷喃喃自語:「這個便當很好欸」,更和記者分享自己在北車10多載,曾有男性遊民試圖希望和她成為男女朋友關係,但被她拒絕後,男子疑似由愛生恨,竟開始對她有諸多欺凌,甚至聯合眾人排擠她,所幸最終仍有明理的人,才讓她的生活不至於太難過。

北車平時對街友多有管制,老婦晚間回到北車周遭時,簡單鋪下紙板入睡。(圖/CTWANT)

▲北車平時對街友多有管制,老婦晚間回到北車周遭時,簡單鋪下紙板入睡。(圖/CTWANT)

不過本刊記者也直擊,老婦在乞討過程中,一名全身上下穿著潮牌,手拿LV包包、身帶金項鍊的男子主動向老婦攀談,過程中不斷「展示」自己脖子上的金項鍊,並不斷向老婦表示,「你再這樣就不買給你吃」等語,疑似為詐團成員企圖吸收街友當人頭;而老婦待在北車整整一星期後,也終於動身前往永和,疑似去「找朋友」,隨後更是熟門熟路的搭公車返回北車,看得出早已不是第一次搭乘相關路線。

從法院判決書資料中也可以發現,老婦過往的經歷,確實與一般遊民並無太多不同,多次因撿拾他人物品,挨告竊盜或侵占等罪遭判刑確定,其後因不明原故,遭人向法院提出支付命令等訴訟,主張婦人欠其640多萬餘元,才意外發現婦人在中山區有房產,但最終因警方查訪該處後,被認定為無人居住的空屋,相關訴訟聲請遭到駁回而不了了之,種種經歷都令人不勝唏噓;至於老婦的房子是怎麼來的,目前仍是謎。

對此,律師李巾幞指出,有關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一事,相關通知書必須要確實送達到老婦手裡,且老婦對此無異議,該支付命令才能真正有效。

延伸閱讀

CTWANT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國內格鬥界首創 「軍警消格鬥賽」今登場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