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北市震度僅1級「高樓卻很晃」 氣象署點出冷知識:長週期能量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今天中午在台灣東部外海發生的5.4級地震。根據報導,這次地震的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東方92.5公里,深度約22.4公里。最大震度達到宜蘭縣、花蓮縣、新北市的2級,而台北市僅有1級。然而,許多人表示在台北市也感覺到了地震的晃動,中央氣象署解釋這是因為「盆地效應」的影響,即長週期能量往北傳遞所引發的情況。 根據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的科長陳達毅說明,這次地震與菲律賓海板塊的隱沒活動無關。菲律賓海板塊位於台灣東部,向北隱沒至歐亞板塊底下。而這次地震的位置大約在弧前盆地附近,且發生的深度較深,因此研判可能是在板塊隱沒的過程中產生的斷裂或能量釋放,造成地牛翻身的現象。 而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的主任吳建富則指出,從這次地震的位置和深度來看,可以推斷這是10月24日發生6.2級地震的餘震,深度稍微較淺。而國家級警報所發布的地區與10月24日的地震相同,這更加確認了這是一起餘震,民眾無需過於擔心,也不會有餘震的餘震發生。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以客觀的角度介紹了今天中午發生的地震情況,並引述了氣象署的專家解釋,讓讀者對地震的成因和影響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這篇文章也提醒民眾不必過度擔心,因為這只是一起餘震,不會再有餘震的連鎖效應。

這篇文章報導了今天中午在台灣東部外海發生的5.4級地震。根據報導,這次地震的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東方92.5公里,深度約22.4公里。最大震度達到宜蘭縣、花蓮縣、新北市的2級,而台北市僅有1級。然而,許多人表示在台北市也感覺到了地震的晃動,中央氣象署解釋這是因為「盆地效應」的影響,即長週期能量往北傳遞所引發的情況。 根據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的科長陳達毅說明,這次地震與菲律賓海板塊的隱沒活動無關。菲律賓海板塊位於台灣東部,向北隱沒至歐亞板塊底下。而這次地震的位置大約在弧前盆地附近,且發生的深度較深,因此研判可能是在板塊隱沒的過程中產生的斷裂或能量釋放,造成地牛翻身的現象。 而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的主任吳建富則指出,從這次地震的位置和深度來看,可以推斷這是10月24日發生6.2級地震的餘震,深度稍微較淺。而國家級警報所發布的地區與10月24日的地震相同,這更加確認了這是一起餘震,民眾無需過於擔心,也不會有餘震的餘震發生。 總體而言,這篇文章以客觀的角度介紹了今天中午發生的地震情況,並引述了氣象署的專家解釋,讓讀者對地震的成因和影響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這篇文章也提醒民眾不必過度擔心,因為這只是一起餘震,不會再有餘震的連鎖效應。

問答

Q1:根據新聞報導,以下哪個地區不是震度最高的? A. 台北市 B. 宜蘭縣 C. 花蓮縣 D. 新北市 正確解答:A. 台北市 Q2:這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以下哪一種? A. 菲律賓海板塊隱沒 B. 科學家尚未確定 C. 火山爆發 D. 地震活動增加 正確解答:A. 菲律賓海板塊隱沒 Q3:根據新聞報導,這次地震的深度大約為多少公里? A. 12.3公里 B. 22.4公里 C. 32.5公里 D. 42.6公里 正確解答:B. 22.4公里

Q1:根據新聞報導,以下哪個地區不是震度最高的? A. 台北市 B. 宜蘭縣 C. 花蓮縣 D. 新北市 正確解答:A. 台北市 Q2:這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以下哪一種? A. 菲律賓海板塊隱沒 B. 科學家尚未確定 C. 火山爆發 D. 地震活動增加 正確解答:A. 菲律賓海板塊隱沒 Q3:根據新聞報導,這次地震的深度大約為多少公里? A. 12.3公里 B. 22.4公里 C. 32.5公里 D. 42.6公里 正確解答:B. 22.4公里

記者張可君/台北報導

今(26)日中午芮氏規模5.4地震為10月24日規模6.2地震的「餘震」。(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今(26)日中午芮氏規模5.4地震為10月24日規模6.2地震的「餘震」。(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今(26)日中午12時31分東部外海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深度22.4公里,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方92.5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花蓮縣、新北市2級。台北市震度僅有1級,卻有許多人表示「很晃」,中央氣象署解惑,這是因為長週期能量往北傳遞,引發「盆地效應」。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陳達毅說,26日中午規模5.4地震的成因與菲律賓海板塊隱沒有關,菲律賓海板塊在台灣東部,向北隱沒入歐亞板塊底下,此次地震位置大概在弧前盆地附近,深度夠深,研判可能是板塊隱沒過程中發生斷裂或能量釋放,造成地牛翻身。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建富表示,今天的地震從位置及深度來看,應該是10月24日規模6.2地震的餘震,地震的深度稍微淺。今天發布國家級警報的地區與10月24日一樣皆為宜蘭縣,因此更確定是一起餘震,民眾不用太擔心,後續不會出現「餘震的餘震」。

臉書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在地震當下發布貼文詢問網友:「大家有感覺嗎?」部分台北網友留言:「台北內湖三樓有感」、「台北有感,不過很短暫(不到十秒)。會讓人恐懼都是不見得致災但都搖很久的那種」、「台北信義大安8樓有左右前後搖擺」、「台北士林六樓有感」。

吳建富提到,台北市的震度僅1級,不過民眾會「有感」的原因在於樓層高及盆地效應。台北地質較為鬆軟,地震波傳來時會有震盪,加上台北高樓大廈林立,高樓層加大晃動,所以感受會更強。

吳建富舉例,若把台北盆地想像成布丁盒,當晃動時傳來的震動波就會在盒子裡出不來,才會有明明地震規模不大,但卻感覺很大的主觀體驗。

陳達毅補充說明,一般來說,像今天這種東部海域地震規模若大於5.0,釋放的長週期能量傳到台北之後,高樓層會十分有感,主因是高樓對長週期訊號會產生共振效應。

兩位專家皆提醒,不管今天的地震是不是餘震,台灣身處地震頻繁的地帶,民眾平時就要做好萬全的防災準備。

台北市高樓林立,受到「盆地效應」影響,就算地震震度不大,還是可能相當有感。(圖/資料照)

▲台北市高樓林立,受到「盆地效應」影響,就算地震震度不大,還是可能相當有感。(圖/資料照)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