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心/施郁韻報導
8歲男童自行報警求助獲救。(圖/翻攝畫面)南投縣信義鄉南三段「可樂可樂安山」發生山難事故,一名70歲陳姓阿公帶著8歲孫子,與另名63歲詹姓女山友前往南三段登山,陳男、詹女因失溫雙雙死亡,8歲男童自行報警求助獲救。對此,登山專家蔡日興點出,陳姓山友與女山友雖有百岳數輪的紀錄,卻「專挑壞的去學,不挑好的去學」。
70歲陳姓阿公等3人本月8日從花蓮瑞穗出發,預計前往南三段登山,並於17日從南投信義鄉東埔下山,但12日時遇上颱風導致帳篷破損,3人長時間被雨淋,阿公與女山友失溫,男童用阿公手機報案,救難人員趕抵時2人已無生命跡象,緊急以直升機救下山送醫急救,最終2人不治。
登山專家蔡日興在臉書社團「肉腳登山社」發文分析,這起山難事故,登山隊伍的結構就有問題,70歲的阿公百岳過三輪,65歲的女義消過兩輪,「但是又怎樣」,由於兩人年紀大了,觀念也沒跟上時代,但「專挑壞的去學,不挑好的去學」。蔡日興表示,死者為大、不想批評,不過這種隊伍結構,尤其是帶了8歲孩童,讓他實在無法忍受。
蔡日興提到,登山需要有能夠應付路線、獨立作戰的領頭者,且不能只有一個,還要有另一個預備的,隊員也必須能夠照顧自己,但隊伍結構是老新比2:1,男女比2:1。
蔡日興說,兩老看似經驗豐富,但遇到颱風也無法處理,且帶著一個8歲男童,在這種最難處理的西南季風與颱風交織的季節,來闖這種路線,「這個隊伍結構以前怎麼可能審核得過?」
蔡日興再三強調,颱風季節爬山要先看氣象,到山上也要繼續注意,長而通訊不好的路線尤其要準備衛星通訊裝置,但2老「只想學人家減少人數,偷整個隊伍的應變能力,卻沒有把人家準備應付天氣變化的能力學起來」,如今為自己行為付出生命代價。
蔡日興表示,山上躲颱風重點是要挑地方,是腦力活、不是體力活,要會算氣旋方向,選正確避風的山坡,從8歲童可以撥電話地點推斷,8成是草坡稜線頂。蔡日興強調,不要消費死亡討避難山屋當免費旅館,避難山屋規劃錯了,就變成是致命的誘惑,上次南二段颱風大水窟釀3死,因為錯誤位置的山屋,否則3個人不會因此繼續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