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泊萱/台中報導
法醫高大成認為槍擊案凶嫌與死者熟識,並非職業殺手。(圖/資料照)高雄左營區文學路發生槍擊命案,今日(22日)清晨6時許,一名51歲羅姓通緝犯出門遛狗時,在自家門口遭人連開12槍,導致頭、頸、腹部中5槍,當場死亡;警方調查凶嫌疑似與羅男有債務糾紛,目前正在追緝嫌犯行蹤。法醫高大成指出,凶嫌一定與羅男熟識,才會知道對方的生活作息,進而埋伏犯案;另外,以凶嫌連開12槍來看,肯定是要置羅男於死地,但絕非職業殺手。
回顧案件發生經過,今日清晨6時51分,警方接獲報案稱文學路發生槍擊案,員警到場發現一名51歲羅姓通緝犯倒臥血泊中,頭部、頸部、胸部中5槍,已明顯死亡,立刻封鎖現場採證。據查,現場總共開了12槍,凶嫌開槍後搭車逃逸。
高大成指出,本案關鍵在於子彈彈道,因為現在有12發子彈的槍很少見,若子彈彈道驗出是不同槍枝,代表凶手身上帶了兩把槍,殺意堅決,怕手槍卡彈,還準備了第二把。
高大成說明射擊距離不同與傷口差異。(圖/高大成提供)另外,從凶手連開12槍,只命中5槍來看,凶手應該只是一般人,並非職業殺手,無法精準命中目標,才會開這麼多槍。高大成認為,雖無法判斷二人之間是否有強烈仇恨,但可以肯定凶嫌絕對是要置羅男於死地,才會狂開12槍。
高大成表示,除了從子彈彈道判斷,死者身上的槍傷也是關鍵,因為人死後中彈傷口不會出血,若死者身上有死後中彈傷,代表凶嫌在死者倒地後仍持續開槍,也是明確要置對方於死地的意思。
高大成推測,因死者是詐欺、竊盜通緝犯,凶嫌肯定與死者熟識,才會知道死者藏身處及日常作息,進而埋伏在附近公園等死者外出遛狗。由於槍擊案發生前,死者曾與凶手發生爭吵,隨後才被開槍,高大成強調釐清死者中彈部位先後順序,若是重要部位先中彈,就能確認凶嫌是預謀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