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經濟學人》4日報導指出,雖然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有個共識即「一人獨裁絕非好事」,但因為聯邦政府反應遲緩又效率低下,這也導致出現了無法有效阻止現任總統川普以近乎獨裁的方式來行使權力。包括從派兵進駐城市、祭出高額關稅,到干預聯準會與企業,甚至透過恐嚇手段來壓制反對聲音等。
民眾聚集舉著手牌,反對美國總統川普部署國民兵和增加聯邦駐軍的命令。(圖/路透社/達志影像)事實上,川普的支持率並不高,甚至持續下降。然而,儘管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滿意川普,他卻似乎處處得逞,《經濟學人》就分析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想做什麼就立刻行動
報導中指出,川普的行動速度遠超過制衡機制的反應。他的政治操作被形容就像TikTok演算法,「迅速抓住注意力,然後馬上轉移到下一個話題,讓對手還沒搞清楚狀況就已經落後一步」。舉例來說,最高法院至今還未裁定川普六月派兵進入洛杉磯是否合法,而他卻已經在其他州複製相同手法。
另一個原因是共和黨幾乎毫無保留的支持川普。川普在黨內支持率高達九成,黨內的核心信念似乎也變成「川普永遠是對的」,就算他說話常常前後矛盾也一樣;政策辯論甚至淪為「詮釋川普言詞真正含義」的神學式辯論。
川普在「關稅」上的獨裁,讓各國一度相當頭大。(圖/路透社/達志影像)獨立機構難以抵抗 反對者恐面臨報復
理論上,企業、大學或媒體等獨立機構,照理說是能成為抗衡力量的,但現實卻是它們各自為政、缺乏協調。更關鍵的是,川普慣用「報復與恐嚇」手段,若專家提出不受歡迎的意見會被撤換、共和黨內批評者則會在初選中被挑戰,企業領袖也可能遭受懲罰。在這樣的局勢下,導致許多人寧可選擇低頭妥協,期望換別人去扛責任,也不想讓自己惹上麻煩。
因此,制衡川普的主要任務就落到了民主黨身上。然而,報導指出民主黨自己也陷入混亂當中,導致民主黨既無法約束川普,也沒辦法有效傳遞訊息,讓支持者感到沮喪。變成了川普雖然不受歡迎,但民主黨的形象更糟的窘境。
川普向華盛頓派遣國民兵,並下令增加警力後,示威者走上街頭抗議。(圖/路透社/達志影像)對手民主黨的鐵票縮小
從短期來看,民主黨或許還有轉圜空間。美國選民在近年的12次眾議院選舉中,有10次在期中選舉懲罰執政黨。換句話說,2026年期中選舉民主黨仍有機會奪回眾院,並以調查權制衡總統。然而,由於嚴重的選區劃分不公,即便川普如此不受歡迎,也不太可能面臨「全面崩盤」。
長遠來看,民主黨的處境更為嚴峻。雖然在醫療、環保與民主議題上,他們仍被視為更可靠;但在犯罪、移民等選民關切的領域,民心更傾向相信共和黨。加上人口結構所出現的變化,川普時代的共和黨成功吸引部分非白人與年輕選民;而民主黨卻失去了白人工人階級,雖然受教育程度高的選民喜歡他們,但2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只有40%擁有大學學位,這也讓民主黨的鐵票基礎逐漸縮小。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