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心/程正邦報導
台灣海關針對輸美貨物祭出「三嚴措施」全面稽查,嚴防中國與第三地業者「洗產地」假冒MIT出口,自4月中旬成立「違規轉運強查小組」以來,四大關口已查核逾1.4萬筆輸美貨物,成功攔下168筆疑涉違規案件。電腦零件、通訊設備及塑膠製品等被點名為最常見違規項目,顯示假冒MIT的手法正威脅多個台灣重點產業。(示意圖/PIXABAY)為杜絕中國大陸及第三地貨品非法轉運,並偽冒為「台灣製造」出口至歐美市場,財政部日前宣布將強化防制措施,並提供高額檢舉獎金。凡是民眾舉報相關不法情事,經查證屬實,每案最高可獲得新台幣480萬元的獎金,以重金鼓勵全民共同打擊「洗產地」亂象,維護台灣的國際貿易信譽。
新冠疫情期間,財政部關務署查獲大量偽裝台灣製造(MIT)口罩。(圖取自財政部關務署網頁web.customs.gov.tw)嚴防「洗產地」轉運亂象:重金懸賞,人人可檢舉
近期,為規避美國對中國大陸產品課徵的高額關稅,部分不法業者利用台灣的自由貿易港區,進行貨物非法轉運與產地標示偽造。這種「洗產地」行為不僅嚴重損害「Made in Taiwan」的品牌聲譽,更可能導致我國面臨貿易制裁,衝擊整體產業發展。
為此,財政部關務署已正式公告,鼓勵民眾檢舉此類不法行為。根據《財務罰鍰處理暫行條例》規定,只要檢舉內容具體、查證屬實,將可獲得罰鍰淨額20%作為檢舉獎金,單一案件的獎金上限高達480萬元,目的在於透過公民力量,形成一道更綿密的防護網。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發言人吳崢召開「因應關稅走對的路!國民黨別幫中國洗產地!」記者會。(圖/民進黨提供)捍衛國際信譽:為何「洗產地」是國安級挑戰?
關務署強調,「洗產地」的本質是貿易詐欺,其所造成的危害遠超乎想像。它不僅破壞國際貿易的公平秩序,更讓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誠信形象受到質疑。一旦被外國政府(特別是美國)發現,可能導致台灣產品被列入管制名單,進而影響我國所有合法廠商的出口權益。
為全面防堵,海關已啟動「三嚴」策略:事前嚴防,透過大數據分析與貨物報關資料篩選可疑廠商。事中嚴查,加強自由貿易港區與物流倉儲的稽核與查驗。事後嚴罰,對於違規業者,除裁處高額罰鍰外,必要時也會移送法辦。
嚴防中國貨洗產地! 政府祭「加強監測、裁罰從嚴」等5措施。(資料照)保障檢舉人權益:個資將嚴格保密
為鼓勵民眾安心檢舉,政府承諾將嚴格保護檢舉人的身分與個資。關務署表示,所有檢舉資料都將依法保密,絕不對外洩漏。政府也呼籲業者自律,嚴守產地標示與轉運規定,切勿心存僥倖,從事不法行為而觸法。
若民眾掌握相關線索或有任何疑問,可撥打關務署專線電話0800-003131,將有專人提供協助。
越南胡志明卡萊港,川普課越南關稅20%,但若其他國家在此轉運則另外課40%關稅,防止洗產地。(圖/翻攝自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