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唐家興報導
吳權以一場戰役、一次建政、一次傳位,徹底切斷了中國對交州的控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在中國歷史上,越南曾長期納入中原王朝的直轄範圍,超過一千年的時間裡,從秦朝的象郡到東漢設立交州,再到唐代安南都護府,嶺南以南的土地一直被中國中央政府管轄。然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吳權,卻在南漢、五代、宋初之際,徹底改變了這片土地的命運。他不讀經書,也不奏折上表,但他的行動卻直接導致越南脫離華夏版圖,成為獨立鄰國。
唐末亂局下的交州:高度自治的模糊地帶
很多人以為越南從古就不是中國土地,其實完全錯了。自秦始皇設置象郡起,越南北部就是中央直轄區域。東漢時,設交州,治理範圍延伸至紅河流域,歷時九百多年。唐代時,安南都護府長期派員治理,賦稅照收,制度延續。
真正動搖這套統治的,是唐末的連串內亂。黃巢起義、藩鎮割據、軍閥混戰,使中央對交州的控制迅速衰退。884年,交州節度使杜守謙被地方勢力殺害,自此中央再難派人掌控,地方軍頭輪番割據,曲承裕、曲宙、曲全、吳權先後掌權,但表面上仍維持唐制,形式上還在中國版圖內。
吳權之前,地方雖動盪,但中央仍試圖恢復控制。這時的交州,是「高度自治但未脫節」的模糊地帶。
白藤江之戰:一役改變歷史
公元938年,南漢皇帝劉龑派太子劉弘操率兵南下,欲收復交州。吳權早有防備,選擇在白藤江伏兵。河道兩側布滿削尖竹樁,表面覆蓋泥沙,水漲時看不見陷阱。當南漢艦隊進入伏擊區,退潮時船被竹樁刺穿,主艦擊沉,劉弘操戰死。
這場史稱「白藤江大捷」的戰役,直接摧毀了南漢主力,也切斷了中央對交州的軍事掌控。自此,交州不再只是混亂的藩鎮,而成為實質獨立的武裝政權。
「白藤江一役」直接摧毀了南漢主力,也切斷了中央對交州的軍事掌控。(圖/翻攝自維基百科)吳權建立獨立政權
戰後,吳權不請功,也不向中央報捷,直接自稱「南平王」,設立王府,頒布政令,徵收軍賦,逐步建立完整的政治體系:
1. 廢唐制、重建官制:設置太宰、都尉、御史,劃分紅河流域地方官署,軍政完全獨立。
2. 建立王位世襲制:到了944年,吳權病重。他沒有向任何上級請示,也沒有等待朝廷任命,直接傳位給養子吳昌文。這一舉動徹底擺脫了「節度使更替制」,轉為本地王位世襲制。
3. 斷絕朝貢:不向任何中國朝廷請命、報捷或冊封,形成事實獨立的政體。
吳權的制度與地盤,後來被丁部領、前黎朝、李朝沿用,政權從未斷裂。
結語:千古罪人,歷史的隱形手
吳權可能不曾被史書大肆譴責,民間也無人記住他的名字,但如果沒有他,越南或許仍在華夏版圖之內。他以一場戰役、一次建政、一次傳位,徹底切斷了中國對交州的控制,讓這片土地走上獨立之路。從歷史結果看,他是中國歷史上被遺忘的罪人,也是越南脫離華夏版圖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