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一名網友批評台灣寺廟的外觀設計「該進化一下」,列出5大問題認為台灣寺廟過於雜亂,毫無美感。(圖/資料照)各國人民都有其信仰文化,而宗教建築也往往成為吸引觀光客的重要地標。台灣的寺廟歷史悠久、風格鮮明,是許多外國旅客來台必訪的景點。不過,一名網友批評,台灣寺廟的外觀設計「該進化一下」,列出5大問題,認為與日本神社、西方教堂、韓國寺廟相比,台灣寺廟過於雜亂,毫無美感。此言一出,立刻引發大批網友熱議,甚至被指「崇洋媚外」。
他列台灣寺廟5大醜點批沒美感 一票人炸鍋
一名網友在網路論壇《Dcard》上以「台灣廟宇是不是可以進化一下」為題發文表示,自己觀察後,認為台灣廟宇存在五個明顯的設計問題:
1. 飛簷造型太尖銳
台灣廟宇屋簷常常上翹,線條過於尖銳,且幾乎都會擺上密集的龍雕。他認為這些龍並未傳達出威嚴氣勢,反倒像「有一堆蟲、蜈蚣爬滿屋頂」,令人視覺不適。
2. 雕刻過於複雜雜亂
不論是柱子、牆面或天花板,幾乎每一處都布滿各種細節雕刻。雖然近看精緻,但遠看卻讓整體視覺變得凌亂,無法呈現莊嚴、簡潔的氛圍。
3. 配色過於繁雜突兀
他表示,台灣廟宇偏好使用紅、黃、綠、藍等強烈色彩,大紅大喜與五顏六色的搭配,與周圍自然綠意格格不入,顯得突兀。
4. 石材氾濫,缺乏自然感
台灣廟宇常使用大量石材建構,原PO認為這使得整體氛圍偏冷,難以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合。
5. 內部紅光讓人感覺陰森
廟內常見的微弱紅燈照明,在他看來缺乏溫暖與莊嚴感,反而營造出陰森、詭異的氛圍。
原PO總結,相較之下,日本神社承襲唐代建築的氣度、韓國寺廟吸收宋代的典雅、西方教堂有強烈對稱與神聖感,而台灣廟宇想呈現「霸氣」、「喜氣」與「龍的文化」,最後卻變成「亂、花、雜」的視覺風格,讓他不禁感嘆:「台灣廟宇是不是可以進化一下?」
貼文曝光後,掀起網友熱議,「標準的崇洋媚外,有涵養的人都知道台灣廟宇是高含量的藝術工藝」、「你只是喜歡國外的而已,台灣傳統廟宇是許多傳統工藝的展現集大成之作,就如同國外的巴洛克建築似的,這樣的精美工藝要放到國外你或許才會欣賞,就如同你放的圖片一樣帶有偏見。」、「我只能說你沒文化真可怕。沒文化就算了還要judge 自己文化 超好笑
我只能說 你如果說台灣都市景觀很醜我還可以認同,廟宇周遭不統一 未規劃我也可以認同。但我看下來你只是沒文化+崇洋媚外而已 三個字超級可悲」、「你出錢啊,外國月亮比較圓 你就讓它圓回台灣」、「呃這不都是歷史文化下產生的特色?全改掉的話那台灣還是台灣嗎?你上面放的確實很美,不過那就是國外,把那些設計移到台灣根本沒辦法展現本土的廟宇文化」、「你可以先考上建築師,再跟各個廟宇一起改革,也是一番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