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林浩博/綜合報導
中國與俄羅斯為了好麻吉伊朗,所提出的延後制裁草案,26日遭到聯合國安理會否決。這意味著,聯合國針對伊朗核計畫的經濟與軍事制裁,在經過10年的解除後,即將重新生效。儘管專家分析,新制裁並不包含伊朗的經濟命脈石油,因此影響不大,但伊朗當地已經人心惶惶,擔憂生活只會更不好過。
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圖/美聯社/達志影像)恢復對伊朗制裁
聯合國安理會總共有15個成員,中、俄兩國在最後一刻,提案將對伊朗的制裁延後6個月。但在26日的安理會表決,包括中、俄在內,提案只獲得4票支持,因此慘遭否決。聯合國的制裁預計台灣時間28日上午8點恢復。
2015年伊朗與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也就是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與美國,此外再加上德國,簽署了《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也就是俗稱的伊朗核協議。伊朗同意限制核計畫來交換制裁的解除,但協議中也設有「恢復制裁」(snapback)的條款。
隨著2018美國在川普的第一任期退出了核協議,伊朗也就視協議為無物,加大進行原本被禁止的核活動,提高濃縮鈾濃度。而眼看協議即將在今年10月到期,8月英、德、法三國啟動「恢復制裁」條款,因此進入30天後制裁自動恢復的倒數計時。
這30天期間,伊朗與三國多次外交談判。不過,根據法國駐聯合國大使伯納方(Jerome Bonnafont)的說法,伊朗並未真心以對,沒採取任何真正的行動來阻止制裁恢復。
伊朗一向主張核計畫是和平目的,並沒有追逐核武的野心,但西方和聯合國的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都存疑。英德法三國呼籲,伊朗應重啟與美國的談判,與IAEA合作,還有交代高濃縮鈾的庫存情況。
伊朗非真心談判
隨著制裁重新生效成為定局,伊朗外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就在安理會痛批,美國背叛了外交的努力,但英德法將之「埋葬」。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則譴責重新施加制裁,根本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合法」。
但罵歸罵,據半島電視台的外交編輯貝伊斯(James Bays)觀察,伊朗對制裁恢復早就心裡有數。他指出:「伊朗最高領袖曾說,他不認為談判會有進展,很可能制裁將恢復。」
貝伊斯判斷,明明一整週的聯合國大會,都是談判的機會,卻白白錯過,他因此不認為現階段還會對協商多做努力。據BBC報導,本週伊朗與IAEA討論雙方的合作,但伊朗警告如果恢復制裁,則這進程恐怕作廢。而自從美國和以色列6月轟炸伊朗核設施後,伊朗就不准IAEA進入自家核設施檢查。至於與美國重啟談判,伊朗外長坦言,與美方的協商已走入死胡同。
經濟命脈不在列
聯合國將恢復的制裁總共有六項,包括武器禁運、限制飛彈生產、旅行禁令、禁止核活動、資產凍結,以及金融限制。但伊朗的經濟命脈、石油產業,並不在制裁行列。
政治分析師戈拉姆札德(Hamidreza Gholamzadeh)告訴半島電視台,石油產業是伊朗的重要收入來源,但並未在制裁範圍,再加上美國早就對伊朗經濟施加更嚴厲的制裁,因此伊朗可能會撐過這場風暴。
伊朗老百姓:生活怎麼辦?
伊朗政府似乎對制裁不太在意,但老百姓可就擔心不已。半島電視台日前訪問首都德黑蘭街頭,民眾告訴記者,制裁不只衝擊經濟,也影響心理層面,他們生活只會苦上加苦。據受訪民眾透露,避險資產黃金的價格,最近幾週在伊朗攀升,而貨幣幣值進一步下探,每天萬物都在變貴,他實在看不出市場有樂觀的理由。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