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柯美儀/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范雲號召10位立委成立「為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今宣布新會期推出13大優先法案。(圖/記者柯美儀攝影)民進黨立委范雲號召10位立委成立「為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今(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新會期推出13大優先法案。聚焦教育、青年、兒少、社會正義四大面向,部分法案已獲行政部門關注,有望在本會期完成三讀或實質審議。
為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發起人、立委范雲今日召集跨委員會連線成員伍麗華、吳思瑤、沈伯洋、林月琴、林宜瑾、張雅琳、郭昱晴、陳秀寳、羅美玲等立委召開記者會,公布新會期13大優先法案,包括《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人工智慧基本法》、《原住民族學校法》、《青年基本法》、《兒童托育服務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社會救助法》等。
偏鄉教育困境
民進黨立委郭昱晴指出,偏鄉學校面臨師資不足與資源不均問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修法是解決關鍵。她提出五大訴求:一、將師資流動率、弱勢學生比例納入認定標準;二、增加學校聘任彈性;三、提高交通、住宿津貼等待遇誘因;四、補助代理、代課教師透過遠距課程加速取證,並在甄試給予合理加分;五、整合行政支援,讓教師能專注於教學。
同樣關注偏鄉教育的立委陳培瑜則強調,近期「教師荒」引發社會關切,偏鄉師資缺口更為嚴重。雖然本會期以預算審查為主,但她仍期待推動相關修法,解決「非山非市」學校長期被忽視的問題。她同時指出,因MeToo事件修訂的性平三法中,涉及教師解聘與聘任規範,必須同步檢討《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避免法規衝突。
兒少權益改革
在兒少保護部分,立委林月琴直言,「愷愷案」等虐童事件顯示政府必須從制度面防範。她推動《兒童托育服務法》,補齊2歲以下托育規範,優先照顧偏鄉與弱勢家庭,並同時啟動《兒少權法》全面檢討,將數位權、環境權納入基本法,補強參與權、司法與安置制度,讓台灣兒少權益與《兒童權利公約》接軌。
國民黨立委張雅琳也呼籲關注《兒少權法》修正,強調兒少是最需被保護與聽見的族群。她指出,該法自2011年大修後僅有零星調整,睽違14年才再啟大幅修法,應確保兒少在校園、社區、網路環境中能發揮「表意權」與「參與權」,並透過跨部會整合保障權益。
性侵追訴期與社會救助制度
民進黨立委范雲強調,連線成員將持續合作,透過立法行動為台灣的教育、青年與兒少創造更公平正義的環境。(圖/記者柯美儀攝影)立委范雲則提出,《刑法》第80條修正案至關重要。她表示,現行規範使未成年性侵被害人往往成年後才認知受害,卻因追訴期已過而無法伸張正義。她從第十屆立委任期便推動修法,並與連線成員共同爭取法務部重視,目前已預告修正,盼本會期儘速完成三讀。
同時,范雲也提到,《社會救助法》已15年未大修,造成弱勢族群無法獲得應有幫助。她曾率先提出民間版修法草案,並質詢歷任行政院長,促成部分制度改善。如今行政院已將社救法列為優先法案,並研擬院版草案,她盼能在本會期進入實質審議。
記者會最後,范雲總結表示,連線推出的13項優先法案中,已有部分有望三讀通過,另有5案被行政院列為優先推動法案。她強調,連線成員將持續團結合作,推進實質審查,為下一代打造希望,「為下一代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