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中心/李宜樺報導
民眾黨黨主席同時也是不分區立委黃國昌,近期身陷「狗仔門」風暴之中。(圖/記者詹宜庭攝影)在新聞界,調查記者的路從來不是坦途。要揭開真相、曝光弊案,光有熱血與勇氣遠遠不夠。真正能扛住風險的調查記者,必須懂得設防火牆、懂得選擇合作對象,個性上更需懂得低調不張揚、更得明白哪些話該說、哪些話只能爛在肚子裡永遠不能說。
民眾黨黨主席兼立委黃國昌近期深陷的「狗仔門」風暴,已讓一名文字記者自行請辭仍遭訴、一家媒體停刊陪葬。據報導指出,黃國昌透過柯文哲律師鄭深元結識記者謝幸恩。試圖建立一條「具行動力」的調查線,但這條線似乎從起點就已錯置風險邊界,誤將一般記者與狗仔、調查記者混為一談,且未設立足以承受風險的信任機制與平台防火牆,最終釀成全面潰堤。
一名資深媒體人便直言:「你想揭弊,就得先學會保護自己人!」得有足夠的安全意識;沒有防火牆,在反作用力之下,會讓所有人跟著陪葬。
「狗仔門」風波,已讓一名記者請辭、一家媒體(菱傳媒)停刊。(圖/翻攝菱傳媒官網)
調查記者不是孤膽英雄 背後需要信任系統
許多驚天動地的畫面,其實不能直接入新聞版面,只能成為記者撰文的底氣。這些畫面如何取得、如何儲存、傳給誰、甚至該藏在哪個資料夾裡──全都必須事前規劃。有時候甚至連同公司同事,都不可以知道檔案放在哪裡!哪些能說、哪些必須永遠封存,這些分寸、眉角,遠比蒐集影像本身還重要。
那些一禎禎最終得以被播出的畫面、片段,看似順利,其實背後是記者與影像夥伴不眠不休、反覆試探換來的結果。跟監現場是否有危險、是否中途變更行動,全得即時判斷;酷暑中穿大衣掩飾身分、不能畏光、不能容易流汗、不能有聲響,連眼神都要克制,因為只要一個失誤、一個聲響、一個多餘的眼神,就可能功虧一簣、打草驚蛇。
調查記者與partner之間,必須是百分之百信任;與媒體平台主管之間更是,還得劃清彼此的角色與責任界線。只有建立這樣的雙重防火牆,才能確保在任何一方出事時,不會牽連整個編輯體系。
優秀的調查記者不只要有膽識,還得具備敏銳判斷力,否則一旦淪為有心人士的工具,將成為最危險的利器。狗仔隊與調查記者合作的案件中,其實有許多拍攝到的畫面是無法公開的,僅能成為記者撰文的底氣。(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狗仔是專業 不是誰都能扮演
調查記者與狗仔,本質截然不同。狗仔其實較適合極度內向(也就是現在所謂的I人)、可以長時間潛伏、可以長時間不與人互動、可以耐得住寂寞與悶熱、熬得過孤獨與長夜。但這樣的人,同時也得具有足夠的敏銳反應,他們的腦子必須動得很快,而這些特質,不是經過一般訓練就能補足的,他還要有天生適合吃這鍋飯的人格特質,方能長久。
如今爆出這起震撼政、媒兩界調查風暴的鏡報、鏡週刊,其體制內資深司法線記者林俊宏(暱稱「宏不讓」),其實已在節目中多次語帶保留地提出警示。他提醒著整條線,早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包括前中央社記者謝幸恩的從業資歷、實際參與攝影的配置,皆與標準調查報導所需的訓練大相徑庭。
黃國昌調查團隊的「不專業」 同業也看傻
他更進一步透露,這次負責跟拍的攝影記者們雖曾任職於壹週刊,但多從事食旅與財經類型內容,非壹傳媒早期狗仔核心班底,「宏不讓」記者的話雖說得婉轉,但也是在暗示黃國昌所謂的調查團隊,恐缺乏現場偵察與反制經驗。
包括立委林楚茵爆料,記者使用同一個門號,扮演兩個平台的記者,到影像處理未避諱當事人機敏身分,再到停車場拍攝後,遭實名查核、曝露租車位登記資料,記者竟是用自己的名字租停車位,留下不該留下的紀錄──這些在狗仔圈都是「大忌中的大忌」,不只是經驗不足,更是對整個團隊極度不負責任的行為。
尤其是在毫無信任防火牆與風險隔離設計下,任由記者自行曝光、聯繫、發布,最後當然全盤失控。
王義川在律師陪同下赴北檢對黃國昌提告。(圖/記者鄭孟晃攝)當調查變成表演 風險一發不可收拾
揭弊從來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一場環環相扣的信任實驗。調查記者更不是「速成傳送門」,不是拿著一枝筆、一台筆電、手機跟拍幾張照片就能成立,而是得仰賴完整架構與流程,慢慢耕耘出來的。
從記者、律師、媒體主管、甚至官員、爆料者,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守好自身位置。
真正的狗仔、調查記者都知道,揭弊的價值,從不只是在版面上能否登出一篇重磅,而是背後有沒有撐得起來的保護機制、有沒有值得信賴的平台、有沒有在風險發生時能替你兜底的隊友。
想揭弊嗎?請先學會保護自己人。這不只是道德要求,更是調查記者最基本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