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古代三大「妖書」,其中一本能呼風喚雨,至今仍無人能破解

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三本被後世稱為「古代三大妖書」的奇書。(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三本被後世稱為「古代三大妖書」的奇書。(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流傳下來的典籍不計其數。然而,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三本被後世稱為「古代三大妖書」的奇書,至今仍籠罩在神秘與禁忌的氛圍之中。傳說其中一本《奇門遁甲》,甚至能呼風喚雨、改變天象,讓人驚嘆古人對天地玄理的深刻理解。

《魯班書》:從技藝宝典到禁忌「妖書」

提到「妖書」,第一本不得不說的便是《魯班書》。這本書相傳出自春秋時期的工匠鼻祖-魯班之手。魯班以木工、機械與建築技藝聞名,被後人尊稱為「百工之祖」。據傳,他將畢生技藝、醫理與陰陽術融入一本書中,並以圖文相間的形式記錄,這便是後世的《魯班書》。

然而,《魯班書》並非人人能懂。書中大量的圖形與隱喻,使得即便是經驗老道的工匠,也難以完全理解其中的玄妙。相傳有位木匠獲得《魯班書》手抄本後,因無法破解其中奧義,憤而將其焚毀,從此便失去了蹤跡。自此,《魯班書》更添神秘色彩。

民間傳說更稱,《魯班書》中記載了能「制人於無形」的法術與風水禁忌,若誤用可能引來災禍。於是,一部本為技藝宝典的書籍,最終成為被視為禁忌的「妖書」。

《魯班書》並非人人能懂,書中大量的圖形與隱喻。(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魯班書》並非人人能懂,書中大量的圖形與隱喻。(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推背圖》:唐代神秘預言,洞察天下興衰

另一部廣為流傳的「妖書」,便是盛唐時期的《推背圖》。據史料與傳說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為洞察國運走向,召來天文奇人袁天罡與李淳風,共同推演天下大勢。經過多日推算,兩人以象圖與詩句記錄出六十象預言,成為後世的《推背圖》。

書名「推背」,源自一段傳奇逸事。據說在推演完最後一象後,李淳風對袁天罡說:「天機不可洩,推背而去吧。」兩人遂離宮隱退,從此《推背圖》流傳於世。

《推背圖》內容據說預示了中國歷史的興衰與改朝換代,從唐宋到明清,乃至近現代政局,都能找到似曾相似的符號與詩句。正因如此,它在歷代朝廷眼中成為不祥之書,數度被查禁與焚毀。

即便如此,《推背圖預言》仍在民間廣為流傳,不少研究者至今仍試圖從中尋找「未來的暗示」,成為華人世界最著名的預言書之一。

《推背圖》內容據說預示了中國歷史的興衰與改朝換代。(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推背圖》內容據說預示了中國歷史的興衰與改朝換代。(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奇門遁甲》:傳說能呼風喚雨的上古天書

第三本「妖書」,是傳說中能呼風喚雨、改變天時的《奇門遁甲》。這部古籍源自上古戰爭傳說:當蚩尤率九黎部落攻打中原時,黃帝為求勝利,向炎帝請教。炎帝指引他尋找一位掌握天地之術的女子,女子遂傳授《奇門遁甲》給黃帝,助其掌握風向雲勢,最終擊敗蚩尤。

《奇門遁甲》融合了天文、地理、陰陽五行與兵法,被譽為「術數之王」。據傳,只要通曉其法,就能「以氣御天」、「借勢制敵」,甚至改變氣象。後世的軍師與修道者,如諸葛亮與劉伯溫,都被認為精通此術。

然而,《奇門遁甲》的真本早已失傳,現存版本多為後人註解、殘卷重編。它的原貌、真意,早已無從考證,也因此更加神秘。

《奇門遁甲》融合了天文、地理、陰陽五行與兵法,被譽為「術數之王」。(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奇門遁甲》融合了天文、地理、陰陽五行與兵法,被譽為「術數之王」。(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未解之謎:古代「妖書」背後的文化象徵

無論是《魯班書》的工藝玄學、《推背圖》的命運預言,或《奇門遁甲》的天道之術,這三本「妖書」之所以令人敬畏,並非它們真具妖力,而是因為它們挑戰了人類對自然與命運的理解。

古人將此類超越常理的知識稱為「妖」,既敬且畏;但換個角度看,它們正是古代人類對智慧極限的探索。

如今,科技不斷進步,許多古籍正透過考古輔助被重新解讀。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妖書」的真相將浮出水面;但在那之前,它們仍是歷史長河中最令人著迷的謎團。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