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游舒婷報導
出國旅遊、出差時,有些人會選擇頭等艙、商務艙,讓航程更加舒適。不過有旅遊專家提醒,雖然機率小,但搭飛機時「被迫降等」的狀況確實有可能會發生,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專家也提供幾個方式自保。
搭飛機時如果突然被降等,專家教學自保招數。(示意圖/Pixabay)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有人會選擇在長途飛行中享受頭等艙、商務艙或高級經濟艙的服務,不過卻有人遇到「被迫降艙」(involuntary downgrade)的狀況,報導指,通常會發生這種狀況,是因為超賣機票、臨時更換機型、座位故障等原因。
根據航班權益平台AirAdvisor的執行長Anton Radchenko表示,超賣機位是最常見的原因,有些航空公司會因為多賣幾張票,以確保飛機可以載滿乘客起飛,他在接受CNN Travel訪問時,就提醒乘客如果遇到降艙時,可以使用下面的動作保護自己的權益。
首先,務必蒐集並保留所有證據,主動詢問相關資訊,並了解自己的旅客權利。他建議乘客保存所有可證明降艙的資料,例如新座位照片、登機證、以及與航空公司往來的紀錄。若沒有具體證據,部分航空公司可能拒絕賠償。
再者,因機票價格會隨時變動,退款金額也可能複雜難算。Radchenko提醒,航空公司可能會用「當前票價」來計算賠償,導致金額偏低,因此乘客應以原始訂票時的價格差作為依據。他同時強調「動作要快」,航空公司通常有明確的退款申請期限,乘客應盡早提交請求。
另外他也建議,要避免降艙的狀況發生,可以早一點訂票或提前辦理登機;另一方面,也可以盡可能維持對某家航空公司的忠誠度,因為較常搭機的旅客被降艙的可能性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