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今年斥資800多萬,引進「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圖左)。(圖/記者簡浩正攝影)面對高齡化社會與慢性病醫療需求持續增加,在藥師普遍不足下,其工作負荷與安全風險也不斷提升。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甚至一度因人力不足,夜診藥局被迫停擺。為了提升調劑效率、減輕藥師壓力,院方今年斥資800多萬,引進「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讓調劑作業全面升級。
根據衛生福利部規定,每100張處方箋就要聘用1名藥事人員,然而近年台灣面對超高齡化社會浪潮、醫護人員出走潮等因素,藥師人力普遍不足,就算是位在台北市中心的台大北護分院,也難擋缺人窘境。
為提升調劑效率與確保用藥安全,台大北護分院導入德國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系統,並於今日記者會正式宣告啟用,作為打造兼具科技、效率的新世代智慧藥局的第一步。這台系統為目前國內地區醫院醫院第一台,也是台大醫療體系第一家啟用與醫學中心同級設備。
院方說明,在自動化運作下,藥師不需再耗時於架間取藥,系統能自動抓取正確藥品並傳送至發藥口,藥師僅需核對與說明即可。根據導入評估,待完成後續全自動化後,系統可使藥師作業時間減少約30%、調劑錯誤率下降95%、病人等候時間縮短20%,發藥正確率更提升至 99.5%以上。
此系統介入讓臨床藥師很有感。台大北護分院藥劑組長彭思瑋,帶領記者至領藥現場觀看實際流程,說導入自動化設備也讓庫存、數量與效期都能即時監控,未來串接藥庫、HIS與AI模組,將能打造「可視、可追蹤、可預測」的智慧藥務管理。
他說,目前系統中已有40多種盒裝藥品,占院內盒裝藥品整體約4成,協助藥師不少作業時間。他也笑稱:「現在幾乎不太需要晚上額外加班,也讓生活作息更正常。」
台大北護分院醫事部主任陳錦得表示,在ESG永續發展面向上,北護分院的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採節能設備與環保運作模式,完成全面自動化後評估可減少紙張與標籤耗材約20%、降低藥品報廢率30%、節能約15%,同時提升藥師的工作環境與安全性。此外,系統數據化讓醫院可持續追蹤藥品耗用趨勢,優化採購決策並減少浪費,符合永續醫療的核心精神。透過智慧科技,讓醫療不僅更有效率,也更環保、更人性。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引進「全自動盒裝藥發藥機」,評估可降低藥品報廢率30%、節能約15%,同時提升藥師的工作環境與安全性。(圖/記者簡浩正攝影)台大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說,以往藥師要不停走動抓藥、確認數量,現在系統會自動抓取正確藥品送到發藥口,藥師只要核對藥品和說明就好,大幅減少出錯風險。
他也說到,院內目前一天約1千多張處方箋,但由於缺藥師,之前最慘的時候「甚至連夜診藥局都開不了」,當時只能釋出處方箋,請附近的藥局多多幫忙。除了現在有新系統導入外,加上薪資提升、專業加給制度等多管道下,目前藥師人力陸續到位,已恢復部分夜間門診藥局。盼藉此讓藥師回到臨床現場,強化用藥安全與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