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男大啖隔夜炒飯吃進ICU!醫揭食物裡「這1物」致命 香腸、滷肉都中標

大陸中心/王文承報導

中國一名男子,因食用以「隔夜飯」製成的炒飯後,出現劇烈嘔吐、腹痛等症狀,最終被送進加護病房(ICU)。(示意圖/PIXABAY)
中國一名男子,因食用以「隔夜飯」製成的炒飯後,出現劇烈嘔吐、腹痛等症狀,最終被送進加護病房(ICU)。(示意圖/PIXABAY)

許多家庭為了避免浪費食物、節省開銷,常會將吃剩的晚餐留到隔天再吃。不過,這樣的習慣若處理不當,恐怕會釀成嚴重後果。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一名姚姓男子,因食用以「隔夜飯」製成的炒飯後,出現劇烈嘔吐、腹痛等症狀,最終被送進加護病房(ICU)。院方診斷指出,他罹患了俗稱「炒飯症候群」的食物中毒,原因是飯中滋生了「蠟樣芽孢桿菌」,導致中毒性休克,所幸經搶救後已脫險。

男吃炒飯進ICU 醫揭這1物致命

綜合陸媒報導,姚男平時為了省錢與方便,習慣將剩飯留存兩天後再加熱食用。豈料吃下後沒多久,他臉色慘白、腹痛難耐並頻繁嘔吐,隨後更出現呼吸困難,緊急送醫後被轉入ICU。醫師指出,姚男感染的「蠟樣芽孢桿菌」多在夏秋兩季活躍,常見於米飯、麵包、酒釀等澱粉類食品,若放置室溫過久極易滋生細菌。

蠟樣芽孢桿菌又稱仙人掌桿菌。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食品若在烹調過程中加熱溫度不足,或加熱後放置室溫太久,菌孢子就可能繁殖並產生毒素,進而引發食物中毒。其症狀分為兩類,「嘔吐型」多與米飯、澱粉類有關;「腹瀉型」則常見於香腸、滷肉、乳製品等食物。

根據《全民健康基金會》建議,若要復熱隔夜菜,無論使用何種方式,食物中心溫度都應達70℃以上才能有效殺菌。由於一般家庭缺乏探針型溫度計,可藉由「加熱至冒煙或沸騰」作為判斷標準;湯品類則應邊加熱邊攪拌,確保中心溫度足夠。另外,食物在溫度高於60℃時就應盡快密封冷藏,「放冷再進冰箱」反而會助長細菌滋生。

#炒飯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 鳳凰颱風海警發布!首波警戒範圍出爐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