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林浩博/綜合報導
美中貿易休兵還不到兩週,卻傳出中國又停買美國大豆!彭博社12日報導,中國對美國大豆的採購,在10月底的一波訂單過後,歸於停滯,再無新的出貨紀錄。業界因此擔憂,中國的美國大豆進口量,是否真會達到川普政府所宣稱的水準。
大豆(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再無新出貨
10月底中國對美國大豆的下訂,是本季首見。但交易商向彭博社透露,他們之後再也沒收到新的出貨紀錄。
美國農民受到通膨與投入成本攀高的雙重打擊,因此美中的貿易休兵協議,給予了他們喘息的空間。但本季中國大都停買美國大豆,重創了這些農民的生計。與此同時,中國也藉此取得了與美方討價還價的有力籌碼。像是去年美國與中國的大豆貿易額就超過120億美元。
川普政府曾信誓旦旦,宣稱北京承諾今年底以前,買入1200萬噸大豆,未來三年還會每年進口2500萬噸。中國尚未證實任何川普團隊的採購說法,但北京確實降低了對美國大豆的關稅,並解除了對CHS等三家美國企業的進口禁令,以回應美國的類似和解行動。
新加坡福四通國際集團(StoneX Group Inc)的農產品經紀人康偉強(Kang Wei Cheang)指出,「許多業界人士認為,消息所說的中國採購1200萬噸美國大豆的承諾,更多只是外交姿態,而非確定的貿易協議。」
2025年川習會。(圖/翻攝白宮官方YT)南美大豆須消化
過去幾個月,中國為了分散進口來源,買進了大量南美大豆。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分析師皮斯托亞(Vitor Pistoia)認為,即便與美方達成貿易協議,中國因此往後幾個月,仍會是需求偏低。
在巴西等主要出口國的新收成之前,中國榨油商仍須補足12月至隔年1月的進口需求,但據一些分析師的估算,這些量僅幾百萬噸。結果將造成中國的美國大豆進口量,遠低於華府所稱的今年目標。
另外,交易商也提到,進口美國大豆仍面臨13%關稅,買這些大豆來榨油,反倒會嚴重虧錢。中國民間榨油商因此更無採購美國大豆的動力。再加上美中貿易協議的消息傳出後,美國大豆交易價跳漲,比起南美豆也是貴了許多。
紅州農民仍抱期望
康偉強觀察,即使巴西大豆種植季的進展如常,新收成要等到明年1、2月的相交時刻,但中國買家短期內仍不願大量買進美國的出貨。
多個交易商也表示,最近採買美國大豆的,都是中國的國有企業,進口量很大部分是用作國家儲備。雖然藉由貿易協議,中國市場的大門重新向美國大豆打開,但可供其銷售的窗口也正快速消失,並且還必須與巴西豆競爭。
一份券商報告如此分析,「不佳的榨油利潤,再加上中國港口的高庫存量,都指向短期內並無大量採購美國大豆的需求,......更可能的情況,是中國採取觀望,觀察美國大豆價格會否降至巴西豆之下,到時才會出手。」
不過,南達科他州的農民漢米爾頓(Christine Hamilton),即便為了生計著想,轉作玉米,也依舊對「川習會」達成的共識抱有期待。她表示:「任何市場的增加,都屬於好消息,因為這有助於價格與需求,......我抱持審慎樂觀態度,因為很多協議能夠達成,而直到協議獲得實施以前,都還是談判桌上的籌碼,還須看協議是否會被執行。」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