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藍委葛如鈞用AI回脆友被各種玩 學者批把科技當遮羞布:政治倫理真空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科技立委?還是責任外包立委?AI回覆民眾暴露的是政治倫理真空;成大教授李忠憲說,科技本身不是問題,是藍營政治人物把科技當遮羞布。國民黨所謂的科技立委葛如鈞用人工智慧來回答一般民眾的問題,這有什麼道德上的爭議?為什麼聘助理跟小編來做,就沒有那麼多批評?

四叉貓也說,國民黨葛如鈞立委,用AI管理他的脆回文,結果半夜被網友各種玩XDDD。(圖/翻攝自四叉貓臉書)
四叉貓也說,國民黨葛如鈞立委,用AI管理他的脆回文,結果半夜被網友各種玩XDDD。(圖/翻攝自四叉貓臉書)

李忠憲表示,AI回覆民眾在日常商業品牌或客服並不奇怪,但政治人物屬於公共權力,義務與責任不同,助理、小編(雖不是本人)至少仍是「人」,他們能理解情境、倫理判斷、具備政治責任。他們的言論可追溯、可責任歸屬,甚至要負法律責任。

但AI不行。AI並沒有政治責任,也無法承擔「講錯話/誤導民眾」的後果,李忠憲指出,因此政治人物若用AI回覆,容易形成:

「不是本人說的,也不是助理說的,是 AI 誤會而已。」等於責任不清,且無人需負全責。

政治人物的回覆就是其「公共承諾」的一部分。助理雖代筆,但仍屬於政治人物的團隊、官方立場。

然而AI不一定反映政治人物真實立場,回答可能不一致,無法確保其價值觀、政策理解與本人一致,這會削弱民眾與政治人物之間的真實互動與信任基礎。

國民黨所謂的科技立委葛如鈞用人工智慧來回答一般民眾的問題。(圖/翻攝自李忠憲臉書)
國民黨所謂的科技立委葛如鈞用人工智慧來回答一般民眾的問題。(圖/翻攝自李忠憲臉書)

李忠憲進一步指出,AI無法做到的:價值判斷與政治倫理,政治回答不是 FAQ 客服,因為涉及價值立場、對公共政策的細緻理解、社會對立、利益衝突、對民意與情境的感受能力。

他說明,AI本質上只能做「語言生成」,沒有價值判準,讓AI回覆政治問題,就像讓計算機和演算法決定價值立場,這在民主倫理上是危險的。

助理雖然會犯錯,但會知道自己是否理解錯誤,會避開未被授權的立場,相對不會憑空捏造事實。AI卻可能堂而皇之、語氣堅定地講錯。

李忠憲表示,如果政治人物用AI回覆民眾,容易導致:反正回答不是我講的,錯了是AI。助理與小編是「可受監督的政治上公帑工作者」,AI 沒有辦法承擔任何的責任,也無法追究責任。他強調,民主不是可以丟給AI的外包品!

網紅四叉貓劉宇也說,國民黨葛如鈞立委,用AI管理他的脆回文,結果半夜被網友各種玩 XDDD。

藍委葛如鈞。(圖/翻攝自葛如鈞臉書)
藍委葛如鈞。(圖/翻攝自葛如鈞臉書)
#立法院大亂鬥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 #直播中LIVE】太子集團涉詐案!法務部等部會立院報告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