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美中關係近期在台海、日本緊張升溫的背景下,迎來了耐人尋味的高層互動。台灣學者馬準威25日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川習兩人10月底才見面,現在又通話,「從這一點來看的確不太尋常」,學者應該是與日本近期的「台灣有事」論調有密切關係。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進行了約一小時通話,不但談到貿易、烏克蘭,也觸及近日外界高度關注的「台灣議題」。但不少人發現,川普與白宮發言人對外說明時,完全沒有提到台灣;反而是中國官方大篇幅強調「習近平闡明台灣立場」。引發各界關注的還有另一個罕見細節,即此次是習近平主動致電川普。而後,川普也與日相高市早苗進行了通話,並表示,川普在電話中說明他稍早與習近平之間的通話,但高市未進一步透露更多細節。
川普與習近平10月底才於南韓進行會晤。(圖/翻攝自白宮官網)中美通話重點
《紐約時報》24日報導指出,白宮表示,兩人主要談到三件事,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芬太尼、黃豆與其他農產品等議題。川普則在社群媒體發文,稱兩人進行了「非常好的電話通話」,還說雙方在承諾的貿易措施上「都有重大進展」。他並宣布接受習近平邀請,明年4月將訪問北京,並回邀習近平在明年稍晚赴美進行國是訪問。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也強調談話「主要聚焦正在談判的貿易協議」,尤其是美國農民的利益。
中猛推台議題川普卻不提 背後的算盤?
但就在美國總統與白宮都迴避提及台灣時,中國官媒卻強調習近平「闡明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包括「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等敘述。
對此,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25日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川普與習近平於10月底才見完面,沒過多久就進行通話,從這一點來看的確不太尋常,應該是與日本近期的『台灣有事』論調有密切關係。」
馬準威進一步補充,「加上不久前,美國國會轄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又建議,台灣應該考慮出資協助菲律賓升級軍事基地,藉此強化美軍的戰力,提高美國在台灣周邊的嚇阻能力,這也等於強調軍事同盟。」在美國默許的情況下,美、日、菲似乎正走向區域的安全同盟,自然讓中方相當焦急。
不過,學者馬準威也指出,雖然川普和白宮的公開聲明中,沒有特別提到中美雙方談及台灣相關議題。但對於習近平向川普闡明中方在台灣議題上的原則與立場時,美方對此回應「表示理解」,雖沒有正面給予回應,但也可視為給了中方一個台階下。
川普對台抱持模糊態度
在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日前首度公開表示「若中國封鎖或攻台,日本可能軍事介入」後,北京對區域安全情勢明顯升高警戒,中國外交動作也出現明顯企圖性,這段時間美國對台動向也更加受到關注。
美國前總統拜登任內曾四度公開表示「若中國入侵,美軍會保衛台灣」,但川普對此向來保持著更模糊的態度。《紐約時報》24日的報導中就指出,習近平可能看準這一點,趁緊張升溫之際主動致電川普,希望在美國政策尚未定案前,將川普「往北京的敘事方向推近」。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後,緊接著致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圖/翻攝自X平台 @WhiteHouse)報導提到,中共擔憂日本、台灣、美國正在形成一個「區域應對中國的共同戰線」,因此習此舉目的包括希望美國對日本近期的台海強硬表態「踩煞車」、企圖對川普施加壓力,要求其對台立場更接近中國版本,並在川普政府忙於烏克蘭和平方案之際,爭取更多政治交換的空間。
美盼中別成俄支柱
烏克蘭戰爭也是此次通話的核心議題之一。川普公開表示希望「儘快讓戰爭結束」,而習近平則試圖把握機會,向美國提供「協助推進和平」的可能性,以換取在其他議題,像是台灣與關稅上獲得讓步。
台學者馬準威指出,「中國在俄烏戰爭中仍是普丁的重要夥伴,並持續支持俄方國軍工業,雖然避免直接提供致命性武器,但許多零件仍來自中國。」
馬準威並提到,「雖然俄羅斯遭到國際制裁,但對於國際制裁這件事,中國一向有自己的外交路線。但若中方不提供零件、不買俄羅斯石油,就有機會讓俄羅斯更難在戰爭中支撐,這也是美方數次向中國題及此事的用意。」
中美貿易問題仍未解
儘管雙方在南韓峰會中宣布一年期「貿易休兵」,但許多細節仍在拉距,包括中國今年大豆採購遠遠落後承諾、稀土供應協議仍未定案,以及輝達H200晶片是否出口中國,川普都仍在考慮。
對此,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 )表示,川普已收到各方意見,會「自行決定是否批准」。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