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綜合報導
香港宏福苑大火,可見大片濃煙密布。(圖/翻攝自X平台 @BienPerez)香港大埔宏福苑26日發生嚴重火災,至28日清晨7點,已造成約94人罹難、76人受傷,這起回歸後罕見的重大災難令全港陷入悲痛情緒。外界質疑被當地視為文化遺產的「竹編鷹架/竹棚架/竹棚」是元兇,也好奇為何香港工地仍搭竹棚架?對此,專家指出包括成本考量、地形限制、施工彈性,技術傳統等因素,儘管這項技術在許多其他國家已被淘汰,但在香港仍然使用。
據悉,竹編鷹架正式用語是「築棚」(Bamboo scaffolding),粵語稱為「搭棚」,被視為是文化遺產。而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說,香港建築工地經常使用竹棚,但竹枝本身由乾燥竹材製成,正常情況下並不容易燃燒,除非火勢猛烈。
對於大埔宏福苑火災一事,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公司總經理、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召集人張欣民發文表示,香港這次大埔宏福苑多棟大樓發生大火災,據報導起因可能是整修中搭起的竹棚架及其配套的尼龍防護網。很多人都很納悶「為什麼香港到現在還在搭竹棚架,而不是現代化的金屬鷹架呢? 竹棚架不是早期香港電影中很常看到的建築工地景象及工法嗎?現在都什麼時代了」等質疑。
他說,香港建築工地廣泛使用竹棚架而非金屬鷹架,是基於多種實際因素,包括成本考量、地形限制、施工彈性,以及技術傳統,儘管這項技術在許多其他國家已被淘汰,但在香港仍然使用,主要就是這些原因。
• 成本效益高:竹棚架的材料成本和人工總成本遠低於金屬鷹架。有業界人士指出,竹棚架的總成本可能僅為金屬鷹架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 材料輕便、運輸容易:香港城市空間密集,舊市區巷道狹窄,金屬棚架需要使用機械進行吊裝和運輸,而竹竿輕巧,可以輕鬆地以人力搬運,非常適合在擁擠的環境中施工。
• 施工靈活性高:竹棚架可以根據建築物的複雜形狀或不規則外牆快速調整和搭建,彈性比標準化的金屬鷹架更高。
• 技術成熟與人力充足:香港擁有大量經驗豐富的註冊竹棚架師傅(約2500名),這項技術已成為香港標誌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 法規允許:香港目前法規並未完全禁止使用竹棚架,而是透過修訂《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則》等方式加強安全管理,確保其在使用時符合穩固和安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