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女子馬爾地夫潛水被鯊魚咬傷!她生理期潛水被咬討拍遭炎上

圖、文/CTWANT

女遊客在馬爾地夫潛水期間,手腕遭護士鯊咬傷,畫面曝光引發關注。(圖/翻攝自銳於之樂,下同)
女遊客在馬爾地夫潛水期間,手腕遭護士鯊咬傷,畫面曝光引發關注。(圖/翻攝自銳於之樂,下同)

馬爾地夫近日發生有遊客潛水時遭鯊魚攻擊的事件,一名大陸籍女遊客於生理期間下水潛水,過程中主動靠近鯊魚,不幸遭咬傷手腕。影片近日在網路上引發廣泛關注女子雖未遭遇致命種類的鯊魚,但其事後反應與醫療處置態度,引發社會熱議。

潛水過程中手部遭咬,出現出血與感染跡象,友人急勸就醫未果
潛水過程中手部遭咬,出現出血與感染跡象,友人急勸就醫未果。

根據影片內容與分享者描述,事發時該女子正值生理期,仍堅持參與海中活動。在水下時,她刻意接近一條護士鯊,而該魚種疑似因感知水中血腥氣味,轉而發動攻擊,咬傷其手臂。從畫面可見,女子手腕明顯受創,出現出血與感染徵狀。

有隨行友人發現其傷勢嚴重,提醒她應立即就醫,以免惡化。男姓友人表示,「這樣會感染,嚴重可能截肢」,另一位女性朋友亦持相同看法。然而,該女子以輕鬆語氣回應,並未表現出明顯擔憂,甚至以玩笑語氣回應「要截肢是從這邊嗎?」現場氣氛一度尷尬。

同行友人提醒恐感染需就醫,女子卻未當回事,引起網友爭議
同行友人提醒恐感染需就醫,女子卻未當回事,引起網友爭議。

據影片發布者稱,該名女子事後並未就醫,而是持續參與旅程活動。此舉引發網友質疑是否對潛在健康風險認知不足,許多留言批評其行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醫界提醒,女性在生理期間不建議參與潛水等水中活動。婦產科醫師指出,生理期期間,宮頸口輕微張開,加上免疫力下降,若接觸到海水中的細菌、微生物,容易引發感染。此外,潛水期間若出現創口,應立即消毒並就醫評估,以防細菌感染進一步擴大。

鯊魚咬傷亦非單純表皮創傷,牙齒上攜帶大量細菌,若未即時處理,恐引發敗血症、蜂窩性組織炎,甚至脫臼、神經損傷等併發症。2024年曾有浙江一名長者在海邊遭魚刺傷腳,最終感染創傷弧菌,情況惡化幾近截肢,顯示海洋生物造成的傷害不容小覷。

專家呼籲,海洋活動固然精彩,但必須建立在安全知識與醫療意識之上。任何戶外極限體驗都應充分評估個人身體狀況、當地自然條件與風險承受能力,避免以健康換取刺激回憶。目前該名女子是否就醫與康復情況尚未公開,相關影片仍在網路持續流傳。事件也成為近期旅遊安全與醫療觀念討論的焦點。

延伸閱讀

CTWANT
#馬爾地夫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