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完全恢復疫情前生活的目標,真的適合台灣現狀嗎?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近日趨緩,連日本土個案+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二級警戒維持到10月18日,今(5)日起包括餐飲業、休閒娛樂場所、宗教活動等4大類相關措施鬆綁,口罩禁令也適度開放。但有醫師直言,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與「病毒共存,完全恢復疫情前生活」的目標真的適合台灣的現狀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情趨穩,指揮中心3日調整戶外戴口罩規定,自10月5日起,於山林、海濱活動無須戴口罩(圖/中央社)

中山附醫兒童急診主任謝宗學醫師說,以目前完全解封(不用限制社交距離、不用戴口罩)的英國為例:總人口約 6800 萬人,約台灣的三倍。接種兩劑疫苗的覆蓋率,約66%;截至10/3的7日平均確診人數:32926;截至10/3的7日平均死亡人數:112;截至10/3的7日平均死亡率約:0.3%。

謝宗學醫師表示,若台灣完整接種疫苗覆蓋率超過60%,國內防疫禁令完全解封,恢復疫情前的生活,用英國的數字,再以台灣人口是英國1/3的人口比推估,將得到每天約1萬多人確診,「30多人死亡的數字,不知道這樣的數字有多少台灣人可以接受?」

當然,默克藥廠將有新研發抗病毒藥物上市,未來的死亡率可能再下修,但以目前接種完兩劑疫苗的死亡率約0.3%左右,仍然遠高於季節流感小於0.1%的死亡率,「真的要以完全恢復疫情前生活當作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嗎?」

謝宗學醫師進一步指出,世界其他國家守不住的Delta變異株,台灣在歷經屏東、新北高中、新北幼兒園三次群聚事件後,竟然幾近清零?背後的原因是邊境管控、堅實疫調、和口罩政策,加上超高國民素質,創造出另類台灣奇蹟,「別的國家是不得已才和病毒共存,難道我們要輕易放棄這樣的優勢,只為了回到疫情前的生活?」

「我知道台灣不能永遠鎖國,也瞭解目前的防疫策略會讓某些產業窒息,逐漸解除封鎖和開放邊境,是必須要走的路,但這條路上可能導致的人命犧牲,也是必須審慎評估的風險」。

謝宗學醫師說,他的想法是,COVID-19將永遠和人類共存,即使有疫苗、有藥物,我們不可能完全恢復疫情前的生活,如果要勉強恢復,就只能接受像英國目前的狀況,每天有一定的人數因病過世。「和老婆討論過這個狀況,我們決定即使疫苗覆蓋率提高、抗病毒口服藥物上市,不管政府如何規定,我們家大概永遠不會改變外出即戴口罩的生活習慣,有生之年應該會和口罩長相廝守,我們覺得這樣的生活習慣才能保護家人,儘量減少COVID-19造成的健康威脅,因為疫苗不是萬能、抗病毒藥物不見得有效,加上口罩阻隔病毒,才是最完整對抗病毒的策略」。

謝宗學 戴口罩 疫苗覆蓋率 社交距離 完全解封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