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國人十大死因8項竟與「它」有關 19億人為其所困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師與專家表示,預防肥胖、健康運動與體重管理正刻不容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肥胖」真的要人命!根據統計,2016年全球18歲以上成年人竟有19億人有過重或肥胖的情況,表示肥胖已成全球重要公衛議題。國健署統計,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多達8項與肥胖相關;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預防肥胖、健康運動與體重管理正刻不容緩。

20歲的小林(化名),從國中起因為愛喝含糖飲料,體重曾飆破100公斤, 肝功能指數也跟著體重飆高,多年來歷經數次減重、復胖, 體重如溜溜球般上上下下;不過在上大學後,因開始重視外表,小林終於認真配合醫療團隊進行體重控制, 透過飲食調控、規律運動下,一年內體重降至80公斤下且成功維持,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讓他找回自信跟健康。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主題為「 全民皆須行動(Everybody Needs to Act)」,國健署也攜手台灣肥胖醫學會舉行記者會,呼籲每個人都應該要正視肥胖議題,並找來健身教練網紅「Hana 」教民眾在家運用呼拉圈就能運動。

▲Hana示範運用呼拉圈就能運動。(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指出,肥胖已經是全球不容忽視的首要健康問題之一,據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估計,全球有8億人有肥胖症,且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預估未來10年人數將增加60%,在2030年將達到2.5億名肥胖兒童。

她說,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和代謝等疾病。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2016年全球過重或肥胖率為52%,是1975年的3倍,而台灣2016至2019年,成人過重或肥胖率也達47.9%。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終止對肥胖者的汙名化也很重要。過重及肥胖者是需同理、陪伴及專業醫療協助,並建立自我持之以恆的減重之決心。學會提出「ACT」體重管理行動方案:Accompany(陪伴與支持)、Calories(輕卡管理)、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期望以支持與鼓勵代替歧視,能更積極聆聽、觀察、體會他們的感受。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也提醒,18歲以上成人BMI大於等於24時為「過重」、大於27則為「肥胖」,若體位過重的孩童,也應從家庭、學校、醫療各層面瞭解問題,適時透過醫療團隊介入,如定期監測血脂、血糖與肝功能等,進行體位管理並改善肥胖問題,不使用坊間或網路流傳的不正確或極端方法,才能逐步擁有健康體位。

世界肥胖日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