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堅持午時三刻問斬?竟讓死囚魂飛魄散無法糾纏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堅持午時三刻行刑,避免死囚化為厲鬼糾纏。(示意圖/翻攝百度百科)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不少古裝劇中都有「問斬」的情節,監斬官會不斷看日晷或太陽,隨後丟出令牌大喊:「午時三刻已到,行刑!」,其實只有十惡不赦的死囚才會在午時三刻行刑,普通死囚大多會選在午時,原因相當殘忍,讓死囚魂飛魄散,連鬼都做不了。

古代用地支將一天分為12時辰,並使用漏刻計時劃分為100刻,1刻約14分鐘,午時是指上午11點至下午1點,午時三刻便是約上午11點45分,古人認為此時太陽在天空正中央,陽氣最盛,而問斬屬於陰事,對於監斬官、劊子手相當不利,需要陽氣壓制、沖淡陰氣。

▲古代多選在午時三刻行刑,讓死囚魂飛魄散。(示意圖/翻攝新浪)

面對罪大惡極的死囚,行刑地點還會選在午門,手起刀落之際,旺盛的陽氣會衝擊死囚靈魂,直接魂飛魄散,連鬼都做不成,也就不用害怕死囚化為厲鬼糾纏,而普通的死囚則多會在午時行刑,讓他們有機會投胎。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午時三刻時人們大多精神渾噩,且死囚很早就被送到刑場,為了等行刑時辰,要正午烈日下長跪不起,種種因素會讓犯人疲憊不堪、神智不清,也就沒有過多的力氣反抗,行刑的成功率提高,也可以減輕犯人痛苦。

中國 午時三刻 行刑 陽氣 問斬 魂飛魄散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