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因解釋北市為何沒買快篩 黃珊珊盼:中央別再模糊焦點

記者高逸帆/台北報導

中央與北市府近期因為快篩採購的爭議槓上,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10)日於北市疫情記者會還原始末,在今年4月12日之前,都沒有政策顯示用快篩做為確診標準,直到中央4月26日宣布「3+4」政策快篩需求才大增。因此,她說,北市為何當時沒有採購快篩,有2個原因,包括採購的時間很清楚,以及今年年初沒有快篩大量需求,盼中央別再打混仗模糊焦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珊珊說明北市購買快篩始末(圖/北市府提供)

黃珊珊表示,中央配給地方公費快篩試劑,所謂公費使用,對象是居隔、居檢者及自主防疫等對象,並非拿給地方普發或銷售給民眾等。她說,現在實名制1劑100元、限量,民眾還在排隊,且便利商店鋪的價差還是很大,而許多人上班、上課都要快篩,北北基桃首長都在呼籲,實名制快篩能夠多一些,讓市民早點取得。

黃珊珊透露,最近有里長致電給她說里民要快篩,結果要不到就被里民嗆「你不給我這次投票就不投給你」,造成里長很大的困擾,也代表民眾因快篩有很大的焦慮。她藉此幫里長澄清,里長手上沒有快篩,也希望中央實名制盡早讓人民可以取得,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黃珊珊也說明,北市衛生局在110年下定採購17萬4750劑快篩,另在111年1月18日至5月6日,教育局下定100萬劑、衛生局84萬7414劑、消防局10萬劑、捷運工程局9800劑,總採購數量201萬4677劑,金額1.93億。

黃珊珊說,去年5月,北市率先在剝皮寮使用抗原快篩,以加速找出感染者,但當時因快篩不被中央承認,所以都要抽兩個檢體,一個是快篩、一個是PCR。她說,若快篩當場為陽性,就移到防疫專責旅館,靜待結果。

此外,去年5月到7月,黃珊珊說,北市府啟用7大公費篩檢站,中央仍視PCR為確診標準,同時在5月疫情時擴充量能,因當時PCR採檢速度,24小時內就可知道結果,所以當時沒有人把快篩當成檢測工具。

黃珊珊表示,一直到今年4月12日,中央調整居檢、居隔方式,改以快篩視為確診,但在這個時間以前,沒有任何政策要用快篩做確診標準。她說,4月26日中央宣布「3+4」政策,這時家用快篩大增,也就是從去年到現在,快篩到今年4月12日前不是必需品,後來改採居檢快篩執行後,中央才徵用快篩變成公費快篩。

針對北市當時為何沒有採購快篩?黃珊珊提出2點澄清:第一、採購的時間清楚;第二、今年1至3月沒有快篩大量需求。她認為,去年採購時,今年也用共同供應契約,緊急採購方式購買,希望別再打混仗模糊焦點,因為「共同敵人是病毒不是彼此」。

黃珊珊 中央 快篩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