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只是1太監 皇帝為什麼那麼信任他?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鄭和領最大船隊下西洋。(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請繼續往下閱讀….

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深入大家的記憶,但據傳,鄭和原本姓馬,原名三寶,是明朝燕王朱棣府中的一名家丁。鄭和生於1371年,12歲被淨身入宮,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整合作為隨侍,竟也立有戰功。

《明史·鄭和傳》等史料記載,鄭和在靖難之役中立有功勳,但沒有說明具體的立功地點。後來,朱棣登基之後賜姓鄭,因此改名為鄭和,因此有學者推測,鄭和立功應該是在1399年的鄭村壩之戰中,而被賜姓「鄭」也與這一立功地點有關。

▲鄭和年輕力壯,是出使的最佳人選。(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朱棣決策下西洋時,鄭和正當壯年,身材魁偉,朱棣為此,還曾特意詢問袁忠徹,以鄭和率軍出使是否合適。袁忠徹認為鄭和兼涉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背景,又正值健壯年齡,正好合適,也有利於順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

誰能想到,鄭和原本只是燕王府區區一個太監,而且年僅34歲,在當時的眾多大臣來說,年紀真的很輕,卻率領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七次出使西洋。他歷時28年,比西方著名航海家哥倫布、麥哲倫航海還要早半個多世紀,開創了中國通往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上絲綢之路。

鄭和 太監 航海家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