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設太陽能板」害南台灣不下雨?事實查核中心訴真相

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

▲網路流傳「廣設光電板」害不下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揭真相。圖為太陽能停車場。( 圖/黃偉哲臉書)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部已經許久沒有大雨,近日網路上流傳一篇文章指稱「廣設光電板」導致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影響熱對流,不利於周遭降雨,更指出南部「欠雨區」和光電區高度重疊。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調查,影響台灣鋒面因素為太平洋高壓、來自青康藏高原的對流系統、西南季風,和太陽光電板面積規模無關。而熱島效應是指市區比郊區溫度高的現象,與鋒面無關,因此傳言稱「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並非事實。

網路上近日流傳一篇以「廣設光電板的災難」為題的文章,內容指出國外有許多科學研究報告顯示,太陽光電板會造成熱島效應,阻礙鋒面的形成;再者,光電板產生的熱能會被釋放到周圍的環境,對降雨不利。文中引用美國馬里蘭大學刊登於《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太陽能發電廠可引發熱島效應,與附近相比,太陽能發電站周圍的溫度高出3至4度;另有研究顯示,大量太陽光電板所加劇的熱島效應會影響熱對流,因而降低山區午後雷陣雨的機率。且政府鼓勵砍樹以空出地方來裝置太陽能板,不僅對台灣環境造成雙重傷害還影響正常水路循環路徑,無法匯集足量的積雨雲,因而影響降雨量。

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諮詢台大大氣系教授盧孟明指出,梅雨鋒面空間尺度為數百公里至上千公里,影響台灣鋒面因素為太平洋高壓、來自青康藏高原的對流系統、西南季風;太陽光電廠或熱島效應規模太小,不會影響鋒面形成。另外,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謝正義指出,熱島效應是指都市比周圍地區溫度高的現象,台灣太陽光電板面積並未達到都市規模,且設置地點溫度有上升或下降兩種可能性,並非如傳言所說,太陽能板區域只會溫度上升,且也不會影響鋒面。因此,傳言稱「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並非事實。

▲網路上近日流傳一篇以「廣設光電板的災難」為題的文章。(圖/翻攝自臉書)

針對外國研究稱太陽能發電廠區會引發熱島效應、導致溫度上升,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傳堯解讀指出這項研究觀測地點是美國沙漠地形,因此無法類推到台灣。另外,傳言說太陽能板釋放熱能,會對降雨不利,謝正義表示,事實上一個地區的熱能釋放到周圍的空氣,會加強熱對流,對午後雷陣雨等局部降雨有利。台灣目前沒有太陽能板對當地氣候的觀察研究,但要影響到熱對流,需要比較大的設置規模,且對局部陣雨有增多或減少兩種可能,但這必須實際研究才知道,目前台灣並無相關研究可以驗證傳言的說法。

最後傳言稱「政府鼓勵砍樹裝置太陽能板,結果水循環路徑被干擾,因而影響降雨量」,農委會企劃處科長黃新達表示,台糖經過審核符合釋出標準的林地約600公頃供太陽光電之用。謝正義表示,砍伐樹林到一定規模,因為蒸散作用減少,的確可能減少地區降雨,但目前政策所說的600公頃,到底會不會對降雨造成影響,目前仍無科學研究探討。他提醒,森林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涵養水源、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政府要釋出林地種電應該審慎評估,多方考慮才執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鋒面 下雨 缺水 乾旱 降雨 太陽能板 熱島效應 光電板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