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蝦身」罕見怪魚!漁民台東大武外海捕獲 引民眾圍觀拍照紀念

記者黃詩涵、王浩原/台東報導

漁民在台東大武外海捕獲一隻「龍頭蝦身」的罕見怪魚,頭前面有兩隻小觸角,魚身呈現橘色,牠又叫做「鋸棘紅魴鮄」,棲息在300到500公尺深海底,屬於底棲性魚類。根據了解,在2012年和2013年也有漁民分別在台東成功外海以及屏東東港捕獲過,因為實在太罕見,讓不少漁民也來圍觀。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漁民在台東大武外海捕獲一隻罕見的「鋸棘紅魴鮄」。

白色大大的眼睛,頭前面兩隻小觸角,整條魚身呈現橘色,尾巴還不停地拍打,這隻「龍頭蝦身」看起來有點怪又帶點可愛的魚,叫做鋸棘紅魴鮄魚。

漁民:「0.45公斤,快0.5了,(這樣算大嗎?)嘿,算大了。」

▲鋸棘紅魴鮄屬於底棲性魚類,因此平常鮮少有機會抓到牠。

這隻罕見的鋸棘紅魴鮄魚體重重達0.47,在台東大武外海被漁民捕獲,主要生活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之間的海域,平常棲息在300到500公尺深的海底,屬於底棲性魚類,而且只會在海底匍匐找尋食物,要抓到牠其實很難,除非漁民用拖網抓魚,才比較有可能抓到。

黃姓船長:「(這什麼魚啊?)龍王魚,很少見耶 ,(很少見喔?)對啊。」

小朋友:「(有沒有看過這樣的魚?)沒有(沒有喔),(你說哪裡像龍?你覺得哪裡像龍?)尾巴。」

船長說這隻怪魚又叫做龍王魚,非常少見,但也由於牠的外殼很硬,身上沒有什麼肉,因此食用價值也不高。

東部海洋生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侑勖:「以牠的外型來說的話就是牠的頭大身體小,加上牠的身體都披覆著甲殼、鱗片,那所以牠的一般來說,可以食用的部分比較少,那據食用過的民眾表示說牠的肉是蠻好吃的,但其實說實在話,牠的經濟價值也是不高。」

而根據了解,這隻罕見的龍王魚在2012年和2013年,也有漁民在台東成功外海和屏東東港抓到過,這次難得又抓到一次引發民眾好奇圍觀,紛紛拿起來拍照要留做紀念。

©三立新聞台
台東 大武外海 漁民 龍王魚 鋸棘紅魴鮄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