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帶球走步」好累!痔瘡又反覆來亂 醫師教緩解小撇步:每天3~4次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左)執行痔瘡手術。(圖/蕭慕琦授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婦女懷胎準備迎接新生命,雖然是喜事一樁,但不代表準媽媽一路走來輕鬆愉快。臨床發現,懷孕期間身心理變化非常大,後期最讓準媽媽頭疼的東西就是「痔瘡」。佳飛雅醫美診所院長、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表示,孕婦長痔瘡不必太緊張,通常靠溫水坐浴及藥物多少能解緩痛苦,待生產後1~2個月可再視情況評估手術治療。

超過50%孕媽媽在懷孕後期容易被反覆發作的痔瘡干擾,無論是外痔引起的異物感、壓力造成痔瘡脫垂,或是血管堵塞造成急性血栓,都讓孕婦坐如針氈。

蕭慕琦指出,由於人類是直立動物,在地心引力的影響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痔瘡的困擾。懷孕女性因子宮增大,腹部壓力增加,直腸肛門壓力上升,容易將痔瘡向外擠出形成脫垂,或因肛門血液不流通,造成急性血栓。

▲蕭慕琦表示,多數產婦生產過後1~2個月痔瘡會慢慢改善,如果不適感持續,應儘快就醫。(圖/蕭慕琦授權)

通常醫師不會建議孕婦直接動刀治療痔瘡,蕭慕琦則傾向叮嚀孕期中婦女多補充水分及蔬果,促進糞便軟化,方便如廁;上廁所的時間也須避免過長,以免痔瘡加劇;另外,如廁後可以進行溫水坐浴10~15分鐘,每日進行3~4次。

蕭慕琦提醒,大部分產婦在生產過後1~2個月痔瘡會慢慢改善,如果不影響日常生活,媽媽們可以先觀察一陣子,再決定是否讓醫師評估開刀;如果產後痔瘡疼痛感及不便性都沒有改善,可以考慮透過舒眠微創痔瘡手術來改善。

蕭慕琦 孕婦 痔瘡 直腸外科 佳飛雅醫美診所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