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路徑圖為什麼「變大顆」?一票人搞錯原因!氣象局解答了

生活中心/黃依婷報導

▲颱風路徑潛勢裡的紅圈,代表未來颱風中心有70%的機率可能走過。(圖/翻攝自報天氣-中央氣象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日颱風季後,經常可見各種路徑預測圖。一名網友便好奇詢問,每當颱風快來臨時,他觀察颱風預測路徑預測起始點都是從中心尖點開始,逐漸擴張變成「一邊尖,一邊逐漸放大的圓」,讓他不禁困惑指出怎麼「不是沿著颱風兩側畫一個蛇狀?」

一名網友在PTT詢問網友「為什麼颱風路徑圖要這樣畫?」,他透露,自己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颱風預測路徑圖,都會從預測沿著起始點中心尖點開始,接著就會變成一邊呈現尖銳狀,另一邊則會是逐漸長胖的圓,路線為何不是沿著颱風兩側畫出一個蛇狀呢?

貼文一出,引來相同困惑網友留言「以為那是暴風圈範圍」、「小時候不知道,都以為颱風會越走越大,最後出現那種直接蓋掉整個日本或朝鮮半島的怪獸颱風」、「為什麼不是畫暴風圈掃過的區域」、「暴風圈大小又不是一成不變」。

事實上,早在去年中央氣象局就曾解釋,颱風一直「變大顆」是因為颱風路徑「潛勢」,是指「預估走向」​,也就是未來1到3天的颱風可能位置,而颱風路徑潛勢裡的紅圈,代表未來颱風中心有70%的機率可能走過,若是有明確的氣流導引颱風,紅圈就會很小,反之亦然​。

氣象局也透露,颱風路徑的變化性很大​,動輒數十公里的漂移,即可能有「登陸」、「擦邊」,甚至「單純水氣增多」之別​,雖然只要紅圈碰到臺灣,就要開始密切注意預報的變化,但也並非一看到紅圈碰觸,就馬上就蓋棺定論路徑,而是要注意預報的調整,當紅圈逐漸縮小,影響範圍就逐漸明朗。

氣象局 颱風 預測 路徑圖 範圍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