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包全藏鱗片下!野生穿山甲遭狗咬傷 歷經12次麻醉、清創終於出院了

生活中心/劉宇鈞報導

▲園方為穿山甲「動保529」進行野放前的訓練。(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官網)

請繼續往下閱讀….

穿山甲「動保529」終於能重回山林的懷抱!台北市立動物園在昨(7)日首度針對救傷後野放的穿山甲進行追蹤計畫,期盼讓穿山甲「動保529」重返野外的同時,也能蒐集到牠在自然環境中重新適應與生活的軌跡,為後續推動穿山甲保育工作提供珍貴參考資料。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動保529」是一隻由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轉送至動物園醫療的穿山甲,當初在北投區的里長辦公室附近被人發現,身上布滿傷痕,經獸醫師檢查,「動保529」的背側鱗片有多處穿刺傷,以及尾部有遭啃咬痕跡,透過傷口分布及樣態判定為遭受犬隻攻擊,於是開始了牠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救傷中心的住院生活。

▲穿山甲「動保529」重返野外。(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官網)

動物園指出,遭到犬隻啃咬的穿山甲,因犬隻牙齒上帶有細菌,容易對深埋在鱗片下方的傷口造成化膿感染,需要頻繁的清創,而穿山甲生性害羞,容易受緊迫影響造成其他生理問題,所以得藉由麻醉才能減緩清理傷口時的疼痛,但多少也讓穿山甲在醫療過程中承受必要風險。

動物園提到,「動保529」在住院2個月期間經歷12次麻醉、清創,傷口終於痊癒,為了解穿山甲野放後的生活狀態,將選擇在遊蕩犬隻干擾較少的鄰近山區野放,並由動物園研究人員進行後續追蹤,依據擬定的救傷野放評估準則,「動保529」在8月4日進行測試及評估,順利通過考試。

「動保529」將成為動物園首隻野放後追蹤的救傷穿山甲個體,動物園希望牠在重返野外的同時,也能為大眾解開許多未知的謎題,以利未來持續推動穿山甲保育工作。

▲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及管理員為穿山甲「動保529」進行野放前的評估。(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動物園官網)

台北市立動物園目前救傷收容及繁衍子代共有17隻穿山甲,在救傷中心協助醫療的穿山甲當中,以遭到遊蕩犬隻攻擊的案例為大宗,常見的傷勢包括背部皮膚穿刺撕裂傷、斷肢、斷尾等,經獸醫師評估傷勢嚴重且無法復原者,只能以人道方式來終止動物的痛苦,留下來接受治療的穿山甲,也可能因無法快速適應圈養環境的緊迫,發生拒食、消瘦、貧血等症狀而死亡。

動物園強調,對於救傷中的穿山甲,重返野外之路是條漫長又困難重重的等待,遊蕩犬隻在野外不僅與野生動物衝突且造成傷害之外,亦有可能因此導致疾病的傳播,呼籲民眾落實良好的飼主責任,不讓家犬在外遊蕩、領養不棄養、不隨意餵養流浪動物,請留給野生動物一個安全的家。

台北市立動物園 穿山甲 野放 動保529 動物園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