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廟宇文化!教育部Changemaker計畫 鼓勵青年用行動推廣故鄉

記者谷庭/台北報導

▲與在地居民共創地圖,延續傳統故事。 (圖/教育部提供)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計畫」,鼓勵青年進入地方, 協助地方活化。112年行動團隊「小人物大事集」及「 石在工作隊」選擇從地方廟宇文化出發, 透過聚落地圖及社區報等行動,將地方廟宇故事加以轉譯, 帶領民眾認識在地信仰文化的樣貌及開發史。

「馬崗」位於新北市貢寮區,有臺灣極東漁村之稱, 當地最著名的就是走過百年歷史的石頭屋聚落, 以及海女們在潮間帶採集石花菜的景象,但隨著漁業衰退與人口外移 ,漁村記憶也如日落般逐漸消逝。

由面臨迫遷的馬崗漁村居民不同領域藝文工作者自主聚合而成的「 石在工作隊團隊」,自110年起辦理「開箱見海: 我們的記憶與技藝」,透過社區走讀及海廢創作等行動, 不斷凝聚馬崗意識;今(112)年團隊則以「海角接力: 海的文化傳承與交流」行動, 以迎請關渡媽祖至馬崗作客的祭儀為主題, 帶領觀眾透過儀式認識漁業聚落的內力, 也期待能成為未來世代傳承祭儀的紀實基礎;另透過「工作假期」 徵求轎班,讓參與民眾深入體驗廟宇文化,也引動在地居民、 社區小學生、外來關注者三方的協力與分工, 期待逐步喚回更多馬崗青年返鄉,共同為活化地方一起努力。

而「小人物大事集」由彰化縣北斗鎮在地青年組成, 透過青年的力量及創意,讓更多人認識北斗小鎮。 團隊去年與青年繪師合作繪製聚落地圖、開發小鎮探索遊戲, 以結合「五感體驗」與「無人導覽機制」等技術, 讓民眾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走進北斗老街;今年則提出「你的廟埕, 咱的客廳」計畫,從信仰中心「角頭廟」出發, 以文字及影像採集地方故事,同時也培力在地居民成為地方說書者。 最後,團隊將成果以策展的方式呈現,將街區變身成教室, 記錄下小鎮獨特的空間記憶。期盼透過計畫的擾動, 讓更多人走進北斗,延續著小鎮的生活記憶。

青年署推動Changemaker計畫鼓勵青年組成團隊, 以行動展現自己對家鄉土地的熱愛, 想認識更多青年在地方的行動故事嗎?112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 .0 Changemaker計畫成果展將於12月9日、12月10日 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4B登場,現場將邀請Chan gemaker行動團隊、學習性青聚點、Dream Idea績優點子青年等共襄盛舉。

教育部 小人物大事集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